吳三桂萬萬沒有想到,自己剛剛收攏好的潰軍,就這麼輕而易舉地被朱慈烺的幾百個騎兵嚇破了膽,不顧他的阻攔,像脫韁的野馬似的向自己身後狂奔。
可就在吳三桂剛想組織親兵去約束潰兵,讓他們停下來抵擋明軍騎兵的時候。
他的親兵卻一把將他拉住,勸說他道“王爺,咱們快跑吧,明軍的騎兵馬上就殺過來了,咱們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為了這些潰兵使您置身險地不值得啊。”
吳三桂很不認同他的話,可眼下實際情況如此,就算吳三桂不怕死,他身邊的親兵也不怕死,可那些潰兵怕死啊。
他們已經在正面戰場上被明軍擊敗了,短時間內根本不可能有與之再戰的勇氣。
自己的戰友在自己面前被敵人殺死,和自己一起作戰的數千名同袍兄弟被人像攆雞追狗一樣追著跑,這種情況下,誰心中還能生起反抗的心呢?
即便吳三桂真的站在潰兵們的面前,恐怕也沒有人會聽他的話,畢竟小命是自己的,不是他吳三桂的。
雖然吳三桂待他們很好,但如果沒有勝利的可能,是沒有人願意為他而戰的。
封建時代不可能出現近代那樣,為了理想,為了主義,千百萬人聚集在一起,用自己的生命戰鬥的情況。
“這幾千人不算什麼,咱們的兵還多的是,再說了,就算沒兵,只要您還在,只要還有錢有糧,去哪裡不能招到願意當兵吃糧的人呢。”
這句話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吳三桂知道目前的形勢已經無法挽回了,而且這幾千人的損失對於自己而言還算不上傷筋動骨。
就算這幾千人全都死在了今天這片戰場上,吳三桂也照樣有稱王的資本。
再說了,在戰場上被殺死計程車兵永遠是少數,大多數人要麼會被俘虜,要麼會逃跑,這才是一隻古代軍隊人數損失的主要原因。
而且這些人會有一部分逃回軍營,繼續在他吳三桂的帳下當兵吃糧,所以吳三桂的損失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
“唉,真是兵敗如山倒。”看著面前亂糟糟的戰場,吳三桂不由得感嘆道。
在戰場上,一旦局勢不利,軍兵潰逃,再想將他們組織起來發動進攻就難了,這一點不要說吳三桂這些古典軍隊了,就是近現代很多國家都做不到。
“撤吧,我該回去稟報豫親王了,真是想不到,朱慈烺這個小皇帝竟然會這麼厲害。”
自從朱慈烺的旗幟一打出來,吳三桂就知道和自己交戰的這隻部隊屬於誰了,甚至知道誰在指揮。
得益於明廷的宗室養豬策略,大多數距離皇室關係近的宗室都被當豬養了起來,什麼都不準做,他們本來也什麼都不會。
所以姓朱的,又有資格領兵打仗,指揮數千精兵的人基本沒有,而朱慈烺作為皇帝,身邊用來顯示他尊貴身份的旗幡很多,所以吳三桂一見到這隻軍隊就知道朱慈烺在指揮。
他打定主意,回去以後一定要將朱慈烺的存在說給多鐸,朱慈烺的身份地位極其特殊,吳三桂相信朱慈烺的存在一定會給多鐸一個大大的驚喜。
說不定自己戰敗的事情也會被多鐸放過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