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則按照以往的慣例,裕安帝不會讓出身世家的皇后生下子嗣,更別說為了李後遣散後宮獨寵一人,在先帝出生不久後就冊立太子。
那些是世家不敢想象的,多年下來,他們已經被各代皇帝對皇后的漠視打擊得麻木,不抱任何希望。
可想而知當時李後生下皇子後世家有多麼激動。
所有最好的東西不要錢似的往皇宮送,生怕委屈了他們的小太子,卻沒想到養出了個和世家不親近的皇帝,這絕對是李家的責任吧?
作為先帝的外家,李家和小太子接觸的機會是最多的,而小孩子是最容易受到身旁人影響的,但凡李家加把勁,將小太子籠絡住,先帝長大後也不會那樣反感世家。
定然是李家想著霸佔所有的功勞,踩在他們的腦袋上。
只是沒想到最後玩脫了,先帝是不喜歡與他們幾家親近,但也不怎麼喜歡李家,這就叫偷雞不成蝕把米吧?
不過好歹世家的權勢還是可以威脅到裕安帝和先帝,最後他們還是退讓了,先帝娶了崔家的女兒雖然讓幾家鬧出一段風波,最後也平息下來了。
有了李後的例子,世家對崔太后這個先帝親自挑選的太子妃也抱了一絲期望,可她依舊不受寵,也沒有機會生下皇嗣。
只能看著地位低下的女人生出皇嗣。
後來,禎甯皇貴妃進宮,先帝對她的寵愛令所有人側目。
只要禎甯皇貴妃開口,先帝莫有不從的。
禎甯皇貴妃生下皇子,也就是現在的皇帝后,就開始替皇帝安排道路。
世家不是蠢人,知曉先帝屬意的繼承人是誰,加之崔後也沒有生下皇子,所以也沒有強烈的反對。
畢竟他們已經習慣了,只要皇后的位置是世家女的就可以了。
皇帝的皇后的確是世家女,世家女們也生下了皇子,可這依舊改變不了一個事實。
只要皇帝不願意,他們無法推世家的皇子上位。
皇帝的權利已經越來越大,漸漸脫離世家的壓制。
謝妃的兒子成為太子,不僅有世家不和的原因,還有一大部分因素是宗室與寒門清貴的支援。
鄭懈嘆息。
怎麼就走到今天這個地步呢?
讓他有什麼臉面去面對列祖列宗?
好在皇后娘娘沒有生下皇子殿下,生了皇子的王家和盧家已經破滅,跟他們相比,鄭家簡直好太多。
也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吧?
按照現在的情況看。
最有可能成為太子妃的是福康郡主和衛五生的那個女兒,她在宮裡學習,聽說和太子的關係不錯。
青梅竹馬長大,又是表兄妹關係,極大的可能成為太子妃。
雖然這不是他們想看到的,可以世家現在的地位,想要把控太子妃的位置已經不可能了。
那麼就將太子妃的位置讓出去,他們要培養出一個寵妃!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謝家連出兩任寵妃,兩個太子,榮耀已經達到巔峰。
那種沒有底蘊的家族連續出了兩位皇帝,可不懂得低調,只會自負心膨脹,做出令皇帝不高興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