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也無所謂,只要世家女能夠穩坐皇后寶座,後宮便在世家的掌控之中,皇帝和新帝依舊會因為世家在後宮的力量受制於世家。
按照這麼些年來情況,世家與皇室已經達到一個平衡點,雙方都不會擅自輕舉妄動。
可裕安帝寵愛世家出身的皇后,甚至為此遣散後宮打破了平衡,流著世家血脈的小皇子讓世家有了更深的渴望!
他們對先帝百般疼愛縱容,企圖讓他心向著世家。
卻沒有料到他們的寵愛將先帝的脾氣寵的太大,而且也遺傳了皇室對世家的不喜,世家可以針對從前的皇帝們,怎麼忍心糾正他們看著長大的小皇子。
於是,世家的底線被先帝一步一步拉低。
他們以為先帝終有一天會看見他們的誠意,最後等來的是什麼?
先帝仗著世家的縱容執意不肯娶世家的女兒為太子妃,這無疑讓世家看清了先帝對世家的防備和不喜,甚至超過從前皇帝。
世家不理解,明明他們對先帝那麼好,先帝為什麼要如此對他們?
難道是仗著他們的寵愛所以有恃無恐嗎?
世家覺得不能繼續放任下去,否則不但得不到他們想要的,還會被先帝壓制得死死的。
於是昭淑大長公主便成了犧牲品,其實世家也從未想過真的讓昭淑大長公主和親北淵,那等粗俗的地方怎麼配的上他們金貴的小公主殿下?
可不僅僅是先帝不受掌控,這個小公主同樣叛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在先帝父子即將鬆口的時候,昭淑大長公主答應和親打了世家一個措手不及,任誰也想不到受盡嬌寵長大的小公主竟然會選擇和親北淵。
從那之後事態便開始不可控。
如果說原本的先帝對世家只是莫名的抗拒那麼在昭淑大長公主和親北淵後,先帝便將世家看做眼中釘。
為了妹妹的婚事準備妥協的先帝怒不可遏,無論如何也不肯娶王家女,選了崔氏女為太子妃。
雖然先帝如世家所願娶了世家女為太子妃,卻也給世家帶來了不可磨滅的隔閡,若不是有鄭家幫忙勸和,王家和崔家早翻臉了。
不得不讓人懷疑先帝是故意的。
後來的一切也說明了這一點。
先帝就是在用這種方式挑撥世家,將他們無懈可擊的五個家族一點點拆分。
到了當今皇帝,更是一口氣將幾家的姑娘都接進皇宮。
自家的女兒進京,他們還如何甘心全力幫其他家的女兒?
這三十幾年,世家從一股繩被分散成各懷鬼胎,在他們各自為營的時候,便註定走向失敗的道路。
哎,先帝和現今皇帝哪裡比得上裕安帝?
倘若裕安帝在世,看在李皇后的面上也不會對世家下死手。
可是李皇后因為女兒昭淑大長公主的遠嫁鬱鬱而終,那之後裕安帝便將事宜全部交給先帝,沒幾年也去了。
那之後的日子對世家來說是黑暗的。
可惜當時的世家還是太過自傲,沒把當今放在眼裡。
否則早做打算,世家也不會落得今天的下場。
永熙帝不僅培養出了忠心他的寒門,還有了北淵的支援。
昭淑大長公主是北淵王的生母,雖說母子兩個相處的時日並不長,昭淑大長公主也不喜愛那個遠在北淵的兒子,可架不住北淵王對昭淑大長公主一片孺慕之心!
從北淵王對從未見過面的同母妹妹的善待便可以看出,昭淑大長公主使用者永熙帝,北淵王自然而然也成為永熙帝的助力。
他毫不懷疑,要不是永熙帝不想戰爭百姓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