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54章 辯論(下) 面對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微型……
debate54
主席:感謝雙方辯手, 下面有請正方三辯進行中場小結。時間為2分鐘。
正三:對方辯友一直在說抗爭能讓網路風氣變好,我方存疑。我們看到的微型網暴發展成為大型網暴以及全民審判不正是因為這些抗爭嗎?你罵我我罵你,爭吵和沖突似乎永無止境, 這是因為沒有抗爭嗎?這恰恰是抗爭帶來的。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我方認為這是個人道德素質和不同意見的立場決定的。
在群體無意識的網路中, 主觀言論漫延到了所有的評論區, 普通人遭受到了越來越多的審判和評論,如果我們對每一個的攻擊言論都進行抗爭, 我們真的又那麼多的精力去做到嗎?避開可以將原有的沖突避免擴大化, 惡意的評論你可以回擊,但是惡意的人你永遠無法阻止他繼續下一次的惡意。他需要的就是你的反擊作為惡意的養分, 因為他需要存在感證明自己是正確的,只要他把你罵跑了,他就會覺得自己是正確的, 從而這種惡意不斷滋生。如果你選擇避開, 可能這條評論會被平臺檢測刪除,而那個發布評論的人會覺得自己的言論你根本就不care,他反而會變成一個格格不入的小醜。用構思回應和與攻擊者進行周旋反抗的時間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才是避開的核心。
其次, 對方辯友又說正確的事情總是正確的,可是我方提出的後真相您方有過解釋嗎?作為一個普通人, 我們並沒有那麼多的時間住在網路上和別人對線, 本來拉黑舉報就能解決的事情為什麼要將事態擴大化呢?從粉發女孩到劉學洲,從武漢的糖水爺爺到拜託外賣小哥送菜的女子,我們見過太多的惡意了, 每一次的攻擊都是迅猛且毫無徵兆的,網友的攻擊後是媒體的蓄意炒作和吸睛的無中生有大標題,然後又是另一輪可以摧垮人心智的暴力。
我們說這些暴力來源於惡意、來源於愚蠢,你的精神世界會在這樣一個扭曲環境下不斷摧毀, 我們更應該做的是給網路世界按下一個turn off的按鈕,世界從此清淨。
主席:感謝正反三辯,下面有請反方三辯進行中場小結。時間同樣為2分鐘。
反三:在話語權下放的當下,每個人都是可以發聲的媒體,我們會看到越來越多的惡意,他們是如此的單純且直白,用一個詞簡單概括就是言論自由。言論自由成為了民眾情緒化泛濫的溫床,嘲諷、詆毀、謾罵似乎成為了一種需求的存在,而這些大都是由於經濟發展不平等造成的差異性讓一部分處於底層的人看到了自己眼中的另一個世界,所以家庭幸福的人理解不了家庭不幸的人,貧窮的人理解不了富有的人的困擾,不打辯論的人理解不了打辯論的人的邏輯……
這些都是因為認知的狹隘和自身視角的偏見,似乎出發點說不上惡意,但是縱觀所有惡意的評論,即使愚蠢但仍然錯誤。我們如果不去糾正這種錯誤,這種話語就會在網路世界裡佔據越來越大的話語權,原來的話語權通常是擁有一定影響範圍的媒體,可以是報紙可以是電視,所有人對於資訊認知的來源都一樣,所以大家都信服。可是現在的媒體是每一個人,在營銷號盛行的時期,我們看到了多少的虛假新聞?所以國家出臺政策抑制他們,可是組成話語體系單個的人呢?如何才能抑制惡意的滋生?只能靠另一部分理智清醒的人去抗爭,去爭取話語權。
對方辯友說讓平臺處理這些惡評,現在你開啟社交平臺一看,真的有在被很好地制止了嗎?而我方也有舉證,現在網路符號的表達層出不窮,幾個縮寫字母或者一張表情包都是可以攻擊他人的,平臺怎麼判斷這條評論有害呢?讓每一個管理員進行一次網路用語的培訓嗎?這似乎過分荒謬。如果我們單個的個體在面對言語霸權的時候都不去抗爭,難道要等到這種霸淩橫行網路的時候再去補救,再去維權嗎?
主席:感謝反方三辯,下面將進入自由辯論環節。本環節中雙方輪流發言,發言並落座為發言結束,即為另一方發言開始的計時標誌,另一方辯手必須緊接著發言,若有間隙,北京時間照常進行,同一方辯手的發言秩序不限,如果一方時間已經用完,另一方可以繼續發言,也可向主席示意放棄發言,對雙方各計時3分鐘,首先由正方開始,有請。
正三:您方說惡意的話語在網路世界的話語權佔比大會導致網路霸淩現象的出現,可是根據2022年《中國青年網民社會心態調查報告》中新浪微博資料顯示,在所有樣本中,僅有2.2的青年網民表現出網路暴力傾向;相較而言,高達97.8的青年網民群體沒有相關表達[9]。所以您方將視角聚焦在這麼小部分群體中說我們要遏制這部分惡意的滋生是否是在危言聳聽呢?反而您方所說的抗爭會加劇暴力傾向人群的擴大化。
反三:您方說的資料我方也有看到,可是您方選擇性地忽略了報告中所說的‘從歷時分析來看,青年群體中的網路暴力活動或表達正在擴散。比較同一批青年網民在2021年和2022年資料發現,表現出網路暴力傾向的使用者佔比從2021年的1.8上升至2022年的2.2。其中,35.1的使用者從無相關表達轉變為出現網暴傾向,該比例遠高於網暴傾向消退的樣本比例21.9)。與此同時,比較2021年和2022年的資料發現,被研究物件中直接使用髒話的使用者佔比從3.9上升至5.5。’請問我們不應該將這種上升趨勢壓制下去嗎?
正三:那您方如何證明這部分增長的資料不是由於您方一味抗爭的結果呢?
反二:是因為每年上網的人數變多了啊!
正二:上網人數變多,也就說明瞭基數也在變多,難道您方想要說明增多的這部分人都是素質低下的人嗎?
反三:對方辯友,資料對沖沒有任何意義,您方要論證的是避開能解決網路暴力什麼問題?
正四:我方已經舉證說明過了,並且根據中青報顯示,2024年,全國公安機關持續開展“淨網2024”專項行動,依法嚴懲網紅大v、機構有組織造謠炒作,全年偵辦網路謠言案件4.2萬餘起,查處造謠傳謠違法犯罪人員4.7萬餘人,關停違法違規賬號33萬餘個,清理網路謠言資訊252萬餘條[10]。我們的法律對這些是有保障的,處理機制也是在不斷完善的,高考百日誓師的女孩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嗎?
反一:你跟我說法律機制完善,但是這些言論不需要道德規制嗎?
正二:當然需要,但是您方並沒有舉證說明你們抗爭的手段是透過道德制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