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新在心裡估摸了賣掉所有藥材後賺的銀子,算下來也有一兩多,很不錯了。
好些貧寒之家一年才能掙這麼多,便點了點頭。
“可以。”
得了肯定的回答,黎大夫便用桿秤開始稱重。
“白術十斤,是六錢十五文,黃精十八斤,是七錢五十六文,枳殼三十斤,是三錢。”
“加起來一共一兩六錢又七十一文,你算算是不是這個數?”
沈新心裡默算了一遍,不過幾瞬便開口:“沒問題。”
“公子爽快,這就隨我去前堂拿銀子吧。”
路上黎大夫還問沈新:
“看你像是讀書人,家裡有人採藥讓你來代賣的嗎?”
採藥一般都是祖傳的手藝,俗稱採藥人,藥堂的藥材大多都是採藥人提供,沈新是生面孔,所以黎大夫才會問上一問。
沈新明白了黎大夫未盡的意思,解釋道:
“以前讀過書,有本書上寫過一些藥材的採取和炮製方法。”
“家裡突逢變故,想著這也許是個養家法子,還想問問您這還收什麼藥材,炮製好的收不收?”
黎大夫聞言也不便深究,笑著開口:
“收,好的就收。”
“等會給你一張單子,上面都是藥堂收的藥材。”
沈新粗略掃了一眼單子,除了他今天賣的,還有半夏,丹參等幾十種藥材。
巳正左右,他揣著鉅款出了藥堂,第一件事就是買吃的填飽肚子,順著西街往前走。
臨街有不少鋪子,盡頭便是望江縣唯一的一個碼頭,還有艘大船停靠在旁,不少工人在碼頭搬搬扛扛。
趕上飯點,臨街不遠處還有不少賣吃食的鋪子。
沈新離遠也聞到了香味,腳步更快了幾分,有賣混沌的,賣面條的還有賣粥的,多種多樣。
他在一家包子鋪站定,沒等開口,包子鋪大娘就笑眯眯的開口:
“客官來兩個包子不?剛出鍋熱乎的,素餡二文一個,肉餡三文一個。”
沈新看著指縫幹淨,衣衫也算幹淨的大娘,點了點頭,“來兩個,一個素一個肉的。”
包子有手掌大小,兩個應該能頂一陣子。
沈新邊吃邊逛,思考著賺錢路子,賣藥材只出不進,只是權宜之計,目前還得想幾個賺快錢的路子,方便分家後好蓋房子。
書裡有寫今年十二月份南江府以會陽縣為首的四個縣遇到了特大的雪災,凍死了不少人,還引發一場騷亂。
雖然沒寫往望江縣在不在裡面,但無論被波及還是身在其中的人,今年冬天都不會好過。
分家後建個帶火炕的房子,還可以研究研究如何燒制木炭,買足夠的棉花做冬衣,還得屯糧。
如今是七月末,好在還有四個多月的時間可以準備。
事要一件件辦,錢要一點點賺,等日子稍微平穩些,再走可持續發展的路子。
到碼頭時沈新吃完了兩個包子。
碼頭上不少人在來來回回扛大包,應該是從船上卸貨。
沈新想了想,扛大包這活正好和他異能對口,來縣裡一趟不如多賺點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