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將軍,你就留在我身邊效力吧,你可不能學高將軍隱退,否則我可無人可用啊!”曹變蛟當下也是對吳勝兆說道。
“末將願為朝廷效力!”吳勝兆自然不會學高第,高第這是有廉恥之心,心懷羞愧,所以不想當什麼大官了,只想平靜的了此殘生,但是吳勝兆不一樣,他還是有建功立業之心,不甘就此歸隱的。
“既如此,你二位就辛苦一趟,吳將軍,你配合我部下前往接收歸德府,若遇滿清兵馬抵抗,立刻格殺勿論,高將軍,你隨我前往收取開封、汝州各地吧!”
“遵命!”
在高第、吳勝兆的配合之下,曹變蛟不到三天時間,就有一次拿回了黃河以南的地盤,以鄖陽總兵王光恩駐守汝州,劉文秀駐守鄭州,莊子固駐守歸德,張天祿駐守陳州,袁樞調任河南、湖北總督,負責二省兵備軍事。
在曹變蛟收復河南的時候,張獻忠在漢中的戰事也是進行的如火如荼,早在曹變蛟東征之際,張獻忠就已經在漢中開戰了。
自張獻忠佔據四川之後,建立了大西國,四川各地的明朝將領曾英、李佔春、於大海、王祥、楊展、曹勳等,紛紛聚集兵馬,襲擊大西農民軍,屠殺大西政權地方官員,給大西政權很大威脅,加上一個曹變蛟讓他畏懼三分,就在臥榻之側,面對這樣的局勢,張獻忠想著,還是仿效李自成,取關中自立,所以對漢中是志在必得的。
但是張獻忠的運氣很不好,張獻忠命孫可望往取漢中,當時賀珍取代馬爌鎮守漢中,,孫可望率軍三萬北上,卻被賀珍擊敗,張獻忠隨即親往救援,率軍二十萬,浩浩蕩蕩的殺向漢中,賀珍率部於七盤關迎戰據守,不敵,在堅守了八日之後,最終因兵力不足,隨後棄守川陝門戶七盤關,退往南鄭。
張獻忠一路攻取寧羌州、沔縣,直取南鄭,同時分兵收取略陽、陽平諸地,張獻忠圍攻南鄭,賀珍派人向李自成求援,信使被張獻忠所俘虜,隨後便詐做援軍,誘使賀珍出城,賀珍中計大敗,丟了南鄭,退往石泉,張獻忠趁機收取漢中西部各城池關隘,不到十天,大半個漢中被張獻忠所得,張獻忠遣孫可望、艾能奇各率十營人馬攻擊石泉,賀珍兵少棄城,油印子午穀道路被斷絕,在被兩路大西軍追擊之下,率殘兵數千遁入大巴山,往湖北方向而去。
很快,李自成兵敗丟失陝西的訊息就傳到了漢中,張獻忠欣喜若狂,派人趁著清軍立足未穩,率軍徑取鞏昌府、岷州、臨洮之地,三地守軍薄弱,有因李自成棄守西安,盡皆歸降了張獻忠,張獻忠趁著清軍和大順軍交戰之際,渾水摸魚的一下子拿下了小半個西北,也是賺的盆滿缽滿。
但是張獻忠並沒有高興多久,清軍的大軍就前來收取鞏昌、臨洮等地,雙方於隴城關展開了大戰,張獻忠所部因兵力分散,身邊只有不到五萬兵馬,遭到清軍鐵騎的突襲,隴城關之戰張獻忠大敗,退往秦州,又逢部將劉進忠叛變投降清軍,引領清軍攻打秦州,張獻忠陣腳不穩,內部又出現叛亂,於秦州再次大敗,棄守鞏昌,退守虞關,剛剛得到的西北三府之地,得而復失。
張獻忠在兩次大敗之後,也是畏懼清軍兵鋒,不敢再戰,而此時阿濟格退守陝西,清軍軍勢浩大,張獻忠更是不再進取,於是聚集兵馬,保守漢中,從張獻忠三月中旬出兵,至八月中旬退回漢中,歷時四月有餘,張獻忠總算是拿到了陝西漢中之地,也不算是毫無收穫。
八月十五,中秋佳節,漢中原先的瑞王府,如今的張獻忠行宮,張獻忠也是大排筵席,為之慶賀,雖然先勝後敗,但於張獻忠而言,拿下漢中,已經完成了原先的目標,已經也是不錯的收穫,他並未因為而覺得悶悶不樂,只是覺得可惜,丟了西北之地。
“朕自崇禎二年起兵以來,已經整整十八年了,與明朝官軍廝殺了整整十八年,有過大勝之時,也有過大敗之際,我平生忌憚之人,陳奇瑜被罷職流放,聽說明朝的徵召之令還沒有接到他就已經病死了,洪承疇松錦之戰大敗後投降了滿清,一朝重臣,卻毫無氣節,為世人所不恥,盧象升再與滿清交戰之中亦是戰死,孫傳庭與李自成鏖戰關中亦是戰死沙場,曹文詔遭到伏擊,自盡而亡,至於熊文燦、楊嗣昌之流庸碌之人,不足道哉,到現在也就剩下一個曹變蛟,我以為他是朕平生之勁敵,看來是朕坐井觀天了,沒想到滿清兵鋒如此強勁,八旗鐵騎衝殺而來,我大西軍瞬間就被衝散,難以招架,怪不得李自成會敗成如此慘狀,雖有起失誤之責,但滿清八旗兵確實驍勇啊!”
“父皇不必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此番失利,皆因我軍力分散之故,若我大軍與之決戰,豈能不勝,待我軍穩定漢中之後,將士得以休養生息,再行北上收取陝西,去關中之地為根本,與滿清抗衡。”孫可望也是主動站出來,為張獻忠圓場。
但是張獻忠卻揮揮手,笑道:“認清自己的能力之不足,這不是什麼壞事,正可藉此機會警醒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加以彌補嘛!我今天之所以跟你們說這麼多,就是告訴你們這個道理,另外還有一件事情,我張獻忠雖然與明朝爭鬥了近二十載,但我張獻忠依舊是個漢人,不可以數典忘宗,這一次劉進忠叛逃,實乃我大西軍之恥辱,從今以後,你們必須給我時時盯住了,誰要是敢說投降滿清活著暗中謀劃此事,不必報之朕,可以立即將此人誅殺,就算他是朕的親子也不例外。”
張獻忠說的是雲淡風輕,但是誰都知道,因為在場的人都是跟隨他十幾年的老兄弟了,瞭解他的秉性,張獻忠這是無言的憤怒,是他最可怕的時候,劉進忠的事情給了張獻忠一個重重的耳光,自己多年的老部下就這樣臨陣叛變了,投降了異族,讓張獻忠難以忘懷。
張獻忠之所以拿出來說,就代表肯定還有人是這樣想的,只不過還沒有做而已,危難之際,人各有志,這是常理,張獻忠能夠容忍自己的部下逃走,隱遁不出,但是絕對不許他們背叛祖宗。
“你們可以背叛朕,去投降明朝,朕心裡也不會怪你們,人各有志嘛,但是絕對不允許你們投降滿清!好了,朕累了,先去歇息了,你們接著喝吧!”張獻忠說完之後,也是離開了。
所有人都是噤若寒蟬,場面冷的令人顫抖,靜的可怕,大家都是被張獻忠給震懾住了,就算有人想兩面三刀,也是不敢再想了,張獻忠離開很長一段時間,大家都是沒有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