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局勢風雲莫測,李自成一敗塗地,一敗再敗,曹變蛟北伐,趁勢收復河南、山東,滿清也是趁勝出擊,意圖一舉蕩平李自成,而此刻的局勢,可謂是朝夕瞬變,難以捉摸。但是有一個地方,確實開始漸漸穩定下來,那就是巴蜀之地的張獻忠勢力。
張獻忠入蜀之後,沿路州縣望風瓦解,烽火數百里不絕,成都大震。成都援兵四集,張獻忠使其眾偽為援兵,混入城中,隨後從四面同時攻城,裡應外合,三日城破隨後又分兵而出,李定國攻克保寧;孫可望下龍安,使王執行守之,又率兵攻茂州,克之。接著,艾能奇又攻克雅州,至此,四川大部地區被張獻忠所控制。
八月六日,張獻忠在成都稱帝,建國號“大西”,改元“大順”,以成都為西京。大西政權建立後,設定左右丞相,六部尚書等文武官員,命“汪兆麟為左丞相,嚴錫命為右丞相”。以王國麟、江鼎鎮、龔完敬等為尚書,政權頒行《通天曆》,設錢局鑄“大順通寶”行用,開科取士,選拔三十人為進士,任為郡縣各官。大西政權宣佈,對西南各族百姓“蠲免邊境三年租賦”。張獻忠的號令森嚴,不許擅自招兵,擅取本土婦女為妻,違者正法,張獻忠封養子為王,分兵四出,遂據有全蜀。
在軍事上,大西政權設五軍都督府,中軍王尚禮,前軍王定國,後軍馮雙禮,左軍馬元利,右軍張化龍。分兵一百二十營,有“虎威、豹韜、龍韜、鷹揚為宿衛” ,設都督領之。城外設大營十,小營十二,中置老營,名為御營,獻忠居之其中自衛。
在李巖的勸說之下,面對城外裡三層外三層的官軍重圍,加上李自成的節節大敗之勢,鄭州守將郭登先在經過簡單的思想掙扎之後,便開城投降了,曹變蛟隨即舉薦他為遊擊將軍,駐守許州,其兵馬係數收編入軍。
隨後曹變蛟率軍駐守鄭州,分兵收復汝州,觀望不戰。
“大將軍,剛剛接到黃得功將軍的告急文書,吳三桂率軍南下,為滿清攻佔了山東北部,黃得功將軍請求派援兵增援山東。”
“好快的動作啊,多爾袞好大的謀劃了,在西線還在與李自成爭鬥,就已經將目光看向了中原腹心之地,立即命祖大樂率騎兵前往山東助戰,另外讓留守歸德的莊子固率軍前往山東,聽從黃得功調遣。”
“卑職這就去傳令!”
“等一等,龍友,傳令的事情,讓別人去吧,我找你有事!”
楊友龍當下也是停下了腳步,站在那裡,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曹變蛟想要說些什麼。
“龍友,我想請你去做一件事情,前往陝西拜見李自成,商量與他結盟的事情,這件事不是以朝廷的名義前往,而是以我的名義前往,不知道你是否有膽量去闖一闖這個狼窩。”
“大將軍有令,卑職願往!”楊龍友當下躬身說道,他不害怕那是假的,但是有些事情是他能做的,他就算惜命,也要去做,曹變蛟對他有知遇之恩,他對這一點從不敢忘記。
曹變蛟點點頭,讚賞的拍著楊龍友的肩膀說道:“果然是我曹變蛟看重的人,你回去收拾一下,我讓一隊我的親衛送你前往,你去了之後,不要讓李自成知道是我私自要與他結盟,你是作為朝廷的使節去的,你的身份你要記住……”
“卑職明白了,那卑職這就去準備了!”
“去吧!萬事小心!”曹變蛟也是叮囑了一句。
汝寧的事情並不順利,劉洪起、沈萬登願意歸順朝廷,但是必須要讓他們繼續留在汝寧,他們的兵馬由朝廷調撥糧草,這一點本不是什麼問題,但是讓他們繼續留在汝寧,這一點曹變蛟不可能同意,那不就是讓他們格局汝寧嗎,自己還招撫他們作甚。
“馬士秀,你率本部一萬人馬從陳州進兵,攻取項城、新蔡之後,轉道攻取真陽縣,而後階段汝寧南北聯絡;李成棟,你率一萬人馬從郾城進兵,攻取西平、上蔡,直逼汝陽;曹鼎蛟,你率軍一萬從舞陽出兵,攻取遂平,而後與李成棟圍攻汝陽,務必要一舉剪除汝寧賊寇勢力。同時我已經派人前往左良玉將軍那裡,請他派一支兵馬北上配合作戰攻打信陽,賊人不過萬人,想來以你們的能力,旬月之內必有捷報傳來的。”
“末將領命!”
雖然曹變蛟不會繼續西進,給李自成壓力,但是身後改了的事情,還是要早些了了,眼下歸德、開封基本上都被收復了,汝寧是如鯁在喉,必須拿下,金聲桓在南陽已經打到了裕州,劉文秀也是已經達到了禹州,近十萬兵馬,都是在各地收復失地,勢頭良好,曹變蛟只需要坐鎮中樞就行了。
祖大樂的騎兵不過三日時間就趕到了兗州地界,而莊子固的一萬兵馬也是已經到了濟寧,黃得功得到了充足的後援,也是放下心來,隨即趁著清軍被調之際,率軍攻取濟南,先將清軍攔腰截斷,清軍在山東的留守兵馬不過萬人,他們三軍加起來近有四萬,完全可以取勝。
曹變蛟節節大勝的同時,滿清在山西也是收穫甚大,多爾袞授命英親王阿濟格為靖遠大將軍、豫親王多鐸為定國大將軍,率吳三桂、尚可喜、耿仲明、巴哈納、石廷、葉臣等滿漢之將領著滿、蒙、漢軍四萬餘八旗兵馬,以先前明軍降卒十萬為附屬,兵分兩路攻打山西,北路由英親王阿濟格、吳三桂、尚可喜等率領三萬兵馬經大同、榆林、延安南下,南路由豫親王多鐸、孔有德率領,令大軍攻故關入山西,而後經河南進攻潼關,務求一戰而徹底消滅李自成。
大順軍的形勢岌岌可危,雖然李自成收攏了各地的兵馬,可是面對如此嚴峻的局勢,他心裡很是很憂愁,自北京到陝西,一路之上,軍心的變化,他是一目瞭然,許多大順軍士卒見到滿清軍的時候就心懷畏懼,不敢迎戰,而他本部老營人馬有限,雖然能打,但是經不住四面起火。
就在李自成倉惶不安之際,楊龍友到了,作為明朝的使者來到了陝西,前來與李自成結盟,對於南明伸過來的友好雙手,李自成也是猶豫不決,他與明朝的仇怨那是不必細說了,肯定是你死我活的結果,南明是出於好心還是算計,他不得而知,所以他猶豫不決,不知道該如何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