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又砍死了妃嬪數人,並命令左右去催懿安張皇后自盡,懿安張皇后隔簾對朱由檢拜了幾拜,自縊身亡。朱由檢也不禁悲痛的涕淚橫流,他又命令三個皇子迅速改穿便裝逃出宮去,寫下詔書,命成國公朱純臣統領諸軍和輔助太子朱慈烺。
十九日凌晨,李自成起義軍從彰義門殺入北京城。然後崇禎帝手執三眼槍與數十名太監騎馬出東華門,被亂箭所阻,再跑到齊化門,成國公朱純臣閉門不納,後轉向安定門,此地守軍已經星散,大門深鎖,太監以利斧亦無法劈開,三月十九日拂曉,大火四起,身處末路的朱由檢重返皇宮,極目遠望,城外已經是火光映天,此時天色將明,朱由檢帝在前殿鳴鐘召集百官,依舊是無一人前來,朱由檢哀嘆說:“諸臣誤朕也,國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棄之,皆為奸臣所誤,以至於此。”
館陶,一支五千人上下的騎兵正疾馳在官道之上,為首的正是曹變蛟,此刻的曹變蛟滿面煙塵,十分的疲倦,三月十一日,曹變蛟剛剛攻佔承天府,得到了朝廷的八百里加急,朱由檢親自手詔,著令曹變蛟率軍北上救援,加封他為湖廣總兵、寧國伯,在詔書之中情深意切,曹變蛟那一絲難以抹去的情愫還是北打動了,所以他佯攻襄陽,在宜城虛張聲勢,自己帶著所有戰騎北上救援,五天時間,一千多里,就算是一人雙馬,但是這樣不停的強行軍,也是十分的辛苦。
“大帥,我們已經到達館陶地界,可是還有八百里,將士們都是十分的辛苦,若是再繼續強行軍的話,人不行,馬匹也受不了了,還是歇一歇吧!”祖大樂擦著臉上的汗水,也是盡顯疲態。
“大樂,你說若是北京城被李自成攻破了,皇上也殉國了,大明朝是不是也就滅亡了?”
面對曹變蛟突如其來的這一問,祖大樂也是愣住了,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他對政治上的事情很白痴,幾乎是不懂,他只知道打仗,而且就他個人而言,忠君思想並不強烈,講的更多的乃是情義,曹變蛟有情有義,所以他才會死心塌地的跟著曹變蛟,對於曹變蛟所問的問題,他是從來沒有想過的。
“末將不知道!”祖大樂也是搖搖頭。
曹變蛟又看向一旁的康世德,也是問出了同樣的問題,康世德也是沉默不語,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他們壓根就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不算亡,北京沒了,我們還有南京,南京沒了,我們還有千千萬萬個都城,我們大明朝的氣節尚存,大明朝就不算完,你們知道嗎,當我接到皇上的詔書之時,看到的不是一個帝王的威嚴,而是悽慘、絕望和無奈,我們大明朝雖然是千瘡百孔,大廈將傾,但是我們不能做那牆倒眾人推的事情,我們要堅守氣節,所以我出兵救援,而且我還知道,就算我們現在馬不停蹄的前往北京救援,依舊沒有多大的用處,北京城堅持不了幾天了,這一路走來,我們聽到的都是宣府、大同、居庸不戰而降的訊息,難道北京城就不會嗎?只怕我們趕到的時候,北京城已經完了!”
“那我們為何還要如此急切的行軍?”祖大樂不解。
“因為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就不能放棄,將士們都累了,讓大家歇息三個時辰,只有三個時辰,三個時辰之後,繼續趕路。”
李自成幾乎是通宵未眠,晚膳以後,因為北京內城將破,入城在即,他將牛金星、宋獻策和李巖召進行宮,商量進入北京後的重要急務,從崇禎二年起義以來,李自成經過十六年的艱難苦戰,幾經挫折,血流成河,終於有了今天:打進北京,滅亡了明朝,奪取了江山。大順軍全軍上下,所有文臣武將,都興奮鼓舞,認為是大功告成,江南可以傳檄而定,李自成本人當然也認為大順朝的萬世之業已定,只等在北京舉行登極大典,然後返回長安,一邊統一江南,一邊營建大順皇宮,恢復盛唐規模,御前會議一直到深夜方散。
正午十分,李自成以大順皇帝身份,由太監王德化引導,自城外緩轡徐行,轉過西北城角向東,到了德勝門外,守城門的大順軍將士跪在大道兩旁迎接。從甕城門外的大街開始,到進城後的沿途大街,已經由軍民們匆匆地打掃乾淨,街兩旁的香案也擺出來了。
李自成騎在高大的烏龍駒上,神態*,時時在心中提醒自己是大順皇帝身份,非同往日。他左手輕提杏黃絲韁,右手下垂,坐直身子,眼睛炯炯前視,不肯隨便亂看,然而在這種冷靜的外表遮掩下,他的心中十分激動,不也回憶起起義後許多艱難的往事,不由得在心中感嘆不已。
李自成過了金水橋,仍然忍不住仰頭端詳承天門的敦實壯美,忽然想到,等舉行了登極大典之後,需要命文臣們為承天門擬一對聯,寫成二尺見方的黑漆楷書,襯著金色雲龍底,懸掛在中闕門兩旁……他剛剛想到這裡,宋獻策來到他的馬頭旁邊,躬身提醒:“陛下,請箭射‘承天之門’,拔除明朝的不祥之氣。”
李自成點點頭,取下弓弩箭矢,使烏龍駒後退幾步,舉弓搭箭,只聽弓弦一響,一箭射中“承天之門”牌上中間空處,即“大”字的下邊,“之”字的上邊。
文武群臣和護駕親軍們立刻歡呼:“萬歲!萬萬歲!”
但是李自成卻顯得很是不滿,原本他是要射中“天”字的,可是卻沒有中,難道寓意不祥,就在李自成蹙眉之際,牛金星勸說中分天下,李自成這才釋放心懷,坦然入城。他的理想並不大,他出身草莽,在遇到送獻策、牛金星等人之前,根本毫無政治頭腦,是在他們的勸說下,才有了奪取天下的野心,中分天下,在他看來,也是很不錯的。
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書張縉彥主動開啟正陽門,迎劉宗敏所部軍,中午,李自成由太監王德化引導,從德勝門入,經承天門步入內殿。此時崇楨帶著太監王承恩上煤山瞭望,又返回乾清宮,大臣皆己逃散,最後崇禎前往景山自縊,悲壯而死,史稱甲申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