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城,曹變蛟大勝不過三日時間,就有一位重要的客人來到了合肥,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對於史可法這個名字,曹變蛟自然是熟悉萬分的,堪比南宋的文天祥,氣節乃千古之表率,當然曹變蛟卻不買他的帳,史可法的人品他很敬重,是不是有才能,那是另外一回事情了,據他所知,史可法守揚州只不過幾日時間就失陷了,起才幹可見一般了。
“史南兵,眼下張獻忠聚兵於巢湖,甚至打造了上千艘戰船,兵馬十數萬,隨時會威脅應天南京的安危,這剿滅張獻忠的事情,是宜早不宜遲的,但是本將手中的兵馬,可堪一戰的,不過萬人罷了,其餘的都是新兵蛋子,這還需要各方面的配合才行啊!”
“曹將軍放心,本官來此,就是為了此事,這一次將軍大敗革左五營的人馬,這件事,本官也聽說了,也已經向朝廷奏摺,為曹將軍表奏功勞,此戰還需要多多仰仗曹將軍,至於配合之事,本官自會處置,眼下總兵黃得功、劉良佐就在江北防備張獻忠,他們手中都有上萬兵馬可用,論兵馬之數,流賊眾多不假,但是對於其兵馬多是流賊,戰力不足,我軍則軍械精良,久經戰陣,足可破敵。”
面對曹變蛟的推脫之語,史可法也是早有準備,他也不是第一次和這些武將打交道了,這些人性子都是執拗的,也是不願意擔責任的,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他們是不會出兵的,擔心一旦落敗,會受到朝廷的處置,所以史可法是早有方略,三方同時出兵,那樣的話,兵強馬壯,勝算也更大,他這個南京兵部尚書還是有著能力協調好各方的。
“若是史南兵這麼說的話,本將自然會為國效力的了,但是有些事情,還需要史南兵相助,此戰我軍雖然損失不多,卻也軍備欠缺了,還望史南兵能夠體諒本將的難處,調撥一些軍械補充,用以剿賊之事!”
曹變蛟也不傻,不會做那種空費力氣的事情,這仗要是打好了,他能得到什麼,軍需糧餉也不會增多,朝廷的重心還是在中原,李自成才是朝廷的心腹大患,張獻忠卻被視為了纖芥之疾,朝廷也沒有多少錢糧可以給他了,往後也會越來越難,必須要靠自己才行,不趁著這個時候多撈一點,那他也就白混了。
“軍需的事情,那到是可以,南京倒也有些庫存,這樣吧,本官就調撥火槍五千支、*兩萬斤、戰馬三千匹,用以資助將軍剿賊,如何?”史可法思慮一番之後,也是同意了曹變蛟的要求,願意提供他一些軍需兵械。
“不行,*要增加兩倍,史南兵,你很清楚,剿賊靠的就是火器,*不足的話,火器那就是廢物,連燒火棍都不如,另外我還要一百輛炮車,只要史南兵給了我這些東西,到時候我可以保證,就算殺不了張獻忠,也能將他們擊敗,不會讓他討到什麼好處的。”
“那好吧!本官盡力籌措,一定會給曹將軍一個滿意的結果。”史可法也是無可奈何,曹變蛟所說的話,不無道理,這些東西確實對剿賊事宜關係很大,軍備充足了,勝算就更大,但是讓他一個堂堂的南京兵部尚書,做這等低聲下氣求人的事情,他是在覺得無奈憋屈。
曹變蛟當下也很是高興,有了這些東西,他的實力就會更強大了,火器鍛造複雜,不是那麼容易的,他雖然招募了不少工匠,但是造刀劍對於他們來說還可以,打造火槍火炮,那可是技術含量非常高的,所以到現在進展依舊十分緩慢,那就只好向史可法要了,反正南京有那麼多的軍需囤積在那裡,曹變蛟要的並不多,南京可是有二十萬衛兵,軍需充裕的很,他要的只算是一小撮罷了。
“那就這樣吧,只要軍需一到,本將立即出兵,剿滅張獻忠,為防止張獻忠竄逃到別的城池,還望史南兵早些準備妥當,若是張獻忠逃脫了,這個責任,不只是我曹變蛟的,你這個南京兵部尚書,也逃脫不了干係的。”
曹變蛟也不是威脅,而是實話實說,他曹變蛟是客軍,並不是江淮的本地軍馬,剿賊也是協力而已,他是掛著平遼將軍印的,他的職責其實是對付遼東的滿清韃子,這南直隸出了事情,最大的責任是本地的總兵、總督以及他這個南京兵部尚書,況且他已經有了革左五營的勝利,完全就可以見好就收的。
之所以選擇去趟這趟渾水,一則是想渾水摸魚,多弄些好處,二則就是藉機擴充實力,只有打的勝仗多了,這個名聲才會響亮,他的威信就越高,到時候他說話的份量也就越重了,大明朝的敗亡,那是遲早的事情,並不是他曹變蛟一人之力可以改變的,他也得為自己的將來多做一些打算才行。
原本從山東出來的時候,他是一萬兩千兵馬,到了定遠之後,招募了幾千人,這一次收編降卒,又有上萬,到現在已經有近三萬兵馬了,遠遠的超過了朝廷給他的定額,但是這樣的事情,已經是屢見不鮮了,只有你能打勝仗,這樣的情況朝廷是不怎麼會管,就像左良玉,朝廷給他的名額不過兩萬三千人而已,但是左良玉早就突破了好幾倍了,曹變蛟卻不同於他,曹變蛟要的是精銳,而不在於數量的多寡,若是一群烏合之眾,那麼就算是百萬,也是一群烏合之眾,不堪一戰,若是精銳,哪怕只有一千,也比十萬要強。
中原戰場之上,李自成第三次圍攻開封,李自成數十萬兵馬圍攻開封,開封之圍更加急迫,崇禎皇帝連發了數條詔書責令丁啟睿保衛開封,丁啟睿不情願的調集左良玉、虎大威、方國安以及保定總督楊文嶽等部援救開封。
六月,崇禎皇帝任命侯恂督援剿諸軍以救開封。此時的中原的兵權大多掌握在侯恂的老部下左良玉手中,由於左良玉驍悍,且不受節制,崇禎帝考慮到這些,加上群臣的推薦,侯恂被特赦,以兵部侍郎的身份,代替丁啟睿總督保定等七鎮軍務,以解開封之圍。因為沒有解決開封之圍的對策,侯恂率軍停滯不敢前進,與開封隔河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