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牛串串香分店的裝潢穩步推進,且裝修團隊是老合作伙伴,楊曙無需太操心,便整日和小富婆待在在圖書館學習。
大小姐做習題,自己便研究運營經濟,有勳章加成助力,思考如竄稀般順暢。
“楊曙,你畫的什麼?”學累的白木棉湊過來問。
“思維導圖,想想如何圈大學生的錢。”
用圖文結合的方式發散思維,不僅能令思路清晰,還可以搭配組合,碰撞出奇妙火花。
白木棉盯著圖形看,其上羅列有大學生的基本生存需求,如飲食、衛生、服飾等。
接著是娛樂需求,如味覺區的美食、爽飲;視覺上的影片震撼、心靈共鳴;聽覺上的享受,歌曲的表達和欣賞欲;觸覺上的感官刺激。
再往四周分散,則是將顯要感具體化的小眾專案,如人氣排名位序、歌王打榜、劇本殺高玩等。
都是一些初具輪廓的想法,待繼續充實完善。
歸根結底,圈錢仍是需求與供給的關係……為什麼週末的大學生都離校出去嗨皮?
很簡單,學校周邊嗨不起來,無法提供相應的情緒價值。
那想辦法提供就好。
楊曙在思考如何搭建面對大學生的服務生態圈,就像後世的霸主小黃帽醜團。
它最先給予大眾的印象是外賣、團購等一系列吃喝玩樂服務,然後是共享出行、網約順風車。
之後功能服務愈發繁多,如網貸備用金、看小說、刷短影片、同城相親、租房看房,甚至可以玩原神、叫了個雞……
從最開始團購網,到現在的綜合性平臺,各個賽道都插一腳,幾乎能包攬客戶的一切需求。
當群體的吃穿住行、娛樂消遣都可以靠一個平臺、圈子解決,社群生態便能狠狠的圈錢。
若將小吃街改造為面對大學生的社群生態,用小一片地方滿足學生絕大部分需求,如何呢?
結局是未知的,投入是龐大的,能依靠的只有統……我曙的毅力!
嗯,還有小富婆。
這就是我們熱血沸騰的青春組合技噠!
“楊曙,餓了,”白木棉合上書本,“想吃土豆粉。”
“行,跟我肘。”
楊曙剛起身,卻見小富婆欲言又止
“那個……萬一有知識小偷怎麼辦?”
“咋辦?讓它狠狠地爆金幣唄。”
……
不久後,白木棉的專項考試開始。
楊曙頂著烈日在考場外等候,原本準備兩根綠舌頭、兩根烤腸迎接她,結果新增劑味兒太誘人,沒忍住全吃了。
“好無聊,整點小几率的奇遇唄?”楊曙自言自語。
幸妃起床幹活啦,生產隊的驢都沒你能歇!
自從盤下海牛分店,就沒再出現其他好事,日子過得跟白開水一樣。
“小夥子,多大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