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頓了一下,張兆林接著說道:“這次行動主要的重點是協助洛陽地下黨組織破壞小鬼子考察團的所謂考察和阻止鬼子對洛陽文化瑰寶的掠奪。鬼子這次考察的重點是:白馬寺、龍門石窟、上清宮、關林廟及金村大墓遺址等。我們的任務就是騷擾、襲擊考察團和搶回被小鬼子收繳的珍貴文物。具體行動計劃,由我向上級領導請示後再確定。”
來到了洛陽,每個人都禁不住有種衝動,他們都想圓自己的一個夢想,還自己一個心願。
伍青雲、王掌門和天師府的道士們等,抓住一切空閒和機會來領略洛陽的秀美山川、人文景觀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這天早上是雨後初晴,那真是朝霞萬丈、空氣清新、陽光明媚。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伍青雲一時來了興趣,提議大家到郊外走走。周皈蘭一聽來了精神,歡呼雀躍,立馬響應,並且立即動員父親、師父和天師府的道士們,一同出去到郊外呼吸一下新鮮空氣。這段時間可把自己憋悶壞了。
好不容易雨後天晴,況且這段時間大家也是為準備南北風水師大會和應對日本考察團等事情一直忙得夠嗆。難得今天空閒,周老先生招呼大家,分乘兩輛馬車向郊外馳去。
周老先生、王掌門和周皈蘭等乘坐一輛,伍青雲和天師府道士們乘坐一輛。
沒多大一會,大家就來到了邙山腳下,只見山腳下那一望無際的麥田被前不久的日本鬼子的槍炮糟蹋的如同禿子的腦袋——稀稀拉拉不成樣子,周老先生搖了搖頭,長長嘆了一口氣,憂心忡忡地說道:“唉,今年老百姓又要捱餓了!”。
春回大地,山上山下鋪上了綠毯,綠毯之間點綴著一片片金黃色的油菜花。邙山嶺一帶從山腳下一直到山頂被鬱鬱蔥蔥,古木參天所覆蓋。雖然,大部分樹木被前段時間日軍炮火燒焦,但仍然掩蓋不了春夏之交的綠幕,盛開的槐花,那是一團團,一片片的雪白,微風吹過,飄來一陣陣香甜的槐花清香。
“這裡空氣就是好,哪像城裡,到處都是令人掩鼻的屍臭味”大家好像剛剛走出了悶罐子車,貪婪地吮吸著這帶著花香的清新空氣。
伍青雲和周皈蘭如同一對蝴蝶在綠茵中、花叢間、陽光下,來回穿梭,周老先生和王掌門站在不遠處,笑眯眯地看著這對珠聯璧合的年輕人。
天師府的道士們望著半山腰和翠雲峰隱約露出的道觀一角,神情立馬為之莊重起來,原來這就是道教祖庭上清宮的、玉清宮和下清宮,是天師府創派祖師張道陵當年修煉的地方,更是歷代天師府道士心目中的聖地。邙山因為得天獨厚的山川地脈,贏得了多少帝王將相的魂牽夢繞,就連道祖老子、天師道創派祖師張道陵,也在此修煉,得道成仙;邙山也因為上清宮、玉清宮和下清宮而增添了一抹神秘莫測的氛圍。
“生在蘇杭,死葬北邙”。
伍青雲早就聽說過這兩句話,伍青雲時常想,洛陽和邙山是什麼樣的存在,竟能成為古往今來一百多位權傾天下的帝王、皇親國戚、達官顯貴朝思暮想的聖地和最終歸宿。
周老先生對王掌門和伍青雲說:“邙山又名北芒,如一條巨龍橫臥於黃河南岸、洛陽北部,是秦嶺山系崤山的餘脈。東西綿亙190多公里,高250米左右。這裡山勢雄偉、水深土厚,伊洛之水自西而東穿過。立墓於此,即圓了古人所崇尚的“枕山蹬河”之願,因此邙山被歷代皇帝視為殯葬安冢的風水寶地。邙山猶如一條巨龍從巍巍崑崙蜿蜒東進,盤桓在河洛之間,守護著華夏大地。邙山嶺作為華夏三大主龍脈匯聚之地和龍眼所在地又成為古代帝王將相理想中的埋骨處所。先後有東周及東漢、曹魏、西晉、北魏等幾十個帝王的陵墓及皇族、大臣的陪葬墓星羅棋佈在邙山上,總數在千餘座以上。大大小小的土包,就是歷朝歷代帝王將相、達官顯貴的墓冢。
邙山的最高處為翠雲峰,上面分佈著唐玄元皇帝廟、道教寺觀呂祖庵、武則天避暑行宮、中清宮、下清宮等古建築。明朝詩人薛瑄的《北邙行》寫到:‘北邙山上朔風生,新冢累累舊冢平。富貴至今何處是,斷碑零碎野人耕’。”
“乖乖,這麼牛啊!”伍青雲聽得是目瞪口呆。
“皈蘭,等等我!”伍青雲看周皈蘭走遠了,一邊喊著一邊趕緊追了上去。
不一會兒,伍青雲就追上了周皈蘭。伍青雲喘了口氣,採了一把野花遞給了周皈蘭,周皈蘭接過來聞了聞,不由得說道:“真香!”說著,一抹紅暈不由得飛上了雙頰。
範仁和棄暗投明,向偵查組提供了日本考察團行程安排的重要情報。伍青雲、天師府道士等一行人前往邙山一帶踏青,欲知伍青雲又有何奇遇,敬請關注下一個章節《龍精滋養》的精彩內容。
喜歡龍嘯殘陽請大家收藏:()龍嘯殘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