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破廟,駕輕就熟地佈置好香案,陳元開始腳踏玄公步,口誦太極圖說。
沒過多久,他面前虛空中出現了一段翠竹。
翠竹只有三節,其中前兩節凝實,第三節卻有些虛幻。
這是陳元的心神在現實中的具現。
具現心神無確定形象,隨各人選擇,只要能讓人方便把握自己的心神就好。
陳元選擇的就是竹子,每一節就代表一層階梯,他現在已經登上兩重階梯,第一節竹子是根基中的根基,印刻的當然就是那篇太極圖說。
第二節竹子上印刻的則是《易經》中的“大哉乾元”篇。
如今第三節竹子也已經長出來了,正是印刻第三篇的時候。
第三篇文章他早已經想好。
九重階梯各自印刻什麼文章,在儒門是有所規定的,其宗旨是這九篇文章應該圍繞共同宗旨,這樣最後才能成為一個體系,成就圓滿法相。
陳元的路子是自己趟出來的,沒有前輩指導,只能自己選擇印刻的文章。
於是他也就依照同宗旨的原則去選。
第一篇的太極圖說品級已經在那了,那是一篇包攬天地人物,直指道體的雄文,其他的當然也不能差。
於是他第二篇就選了易經。
至於第三篇,他決定印刻老子的那段: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又是一篇直指大道的雄文。
這可以說是老子闡述大道最為透徹,在後世流傳也最為廣泛的文章了。
他這一陣子也看了不少這個世界的論道書,能像這般透徹的一本也沒有,連線近的都沒有。
只有這等雄文才能與前兩篇匹配而不遜色,甚至還有所超越。
也只有九篇這種等級的文章組合起來,助他登上九重階梯,他的法相才會圓滿無缺。
陳元以精神御氣,將文章顯化出來,最後字型閃爍,全部收攏到第三節翠竹上面。
翠竹立即由虛轉實。
陳元馬上見到,第四節竹子開始生長。
文章印刻完成,陳元感覺一身輕鬆,魔猿的影響終於又被壓制下去。
他也不回衙門,直接盤膝坐下,進入神庭中。
這半年中,神庭發生了很多變化,最顯眼的就是牆上密密麻麻地貼著各種圖畫,這是他斬殺妖魔後被魔猿攝入的神通。
其中有些沒有大用處,只是被陳元隨意收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