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秦宜祿竟然拜到蔡伯喈門下了!”
“看不出來這傢伙還有點兒門道啊?”
“我聽說了,當時還有太尉馬公,尚書單公在場,對秦宜祿的學問也是讚不絕口!”
“真的假的?看不出來這傢伙有什麼本事啊?”
“找他過來問問不就行了?你別說,這傢伙自從結婚以後變了好多啊!”
“咦?秦宜祿這傢伙跑哪裡去了?”
……
雒陽城中依舊是那副烈火烹油的景象,壓根就沒有多少人會預感到亂世將臨。不過雒陽城中的某些好事者,也是瞬間把天下第一名士蔡伯喈新收一名學生的事情傳得到處都是,甚至大將軍府中的同事們也是有所耳聞。
這不是在眾人休息的時候,忍不住也是討論起馬上就要一飛沖天的秦宜祿來。說實話,秦誼在大將軍府的這些書令史同事,出身也都和他差不多,要不然有著更好的出路幹嘛來這裡當臨時工呢。
說起秦誼的這番經歷來,羨慕者有之,心裡發酸者有之,但是誰都知道秦誼馬上便和他們不是一類人了,有著更美好的未來在等待著他。
“秦文合在嗎?”也就在大將軍府的屬吏們在這裡聊天的時候,一名身穿黑色官服的中年男子走進了書令史們辦公的場所,開口便向眾人問道。
“回稟鄭公,文合忙完手中的工作,到延閣那裡去!如果鄭公有什麼事情,我過去叫他!”而秦誼的老朋友鄭信,也是趕緊向何進的這名掾屬鄭泰回答道。
“大將軍要召見他。算了,不用了,我親自過去看一下吧!”聽了鄭信的話後,這名官員本來想著讓鄭信過去叫秦誼,但是猶豫了下最終決心親自見一下這個突然間冒起的府中小吏。
“鄭公您這邊走!”而鄭信也是主動給鄭泰引起路來。看到這麼一個大人物來找秦誼,鄭信也是有所感覺,自從結婚之後變了許多的秦誼,很有可能要發達了。
漢統治者在宮廷內外都建有保藏圖書檔案的處所,著名的有石渠閣、蘭臺、東觀,西漢還有麒麟閣、天祿閣等,東漢有石室、宣明、鴻都等處。這些都是王朝中央檔案庫,又是皇家藏書閣。
作為大將軍,何進有著獨立開府的權利,他的大將軍府也是有著一處檔案館,何進的檔案館主要是從內廷檔案館延閣中搬運過來的部分檔案,所以也是延續了這個名字。
當發現秦誼這麼一名小吏在其他同事都在那裡休息聊天的時候,自己居然跑去檔案館裡面查閱資料,也是讓鄭泰對秦誼更加好奇起來。
此時此刻,秦誼正在大將軍府的延閣之內,查閱這裡面的各類檔案。自從搭上曹操之後,秦誼也是發憤圖強起來。沒辦法,原先的秦宜祿天資一般,也沒有好好讀書,拉下的東西實在太多,而秦誼本人雖然擁有超越這個時代的知識,但是很多東西都運用不上,甚至有些東西因為時代的原因還是錯誤的。
譬如說地理這方面,兩千年後習慣了高鐵、高速路通行的秦誼,需要從新瞭解現在的地理地貌,以及行進速度。
而社會經濟方面,秦誼也是需要改變自己很多觀念。譬如日後富庶的那些地區,現在可能還是一片不毛之地。別說珠三角了,就連現在的長三角也是窮山惡水出刁民的鬼地方,時不時就要和藏在深山裡的山越幹架。
為了惡補這方面的知識,秦誼這段時間也是充分利用自己的職務便利,每天都跑延閣中查閱資料,主要是個地圖和各郡縣計簿,用來了解漢末形勢。
而且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秦誼把一些關鍵資料什麼的都自己整理了一份,尤其是日後將會發生大戰的官渡、赤壁、襄樊、夷陵,秦誼都是重點收集了一下那裡的資料,用來為自己以後裝逼越策來提供理論依據。
於是當鄭泰來到大將軍府的檔案館裡面的時候,赫然發現秦誼正在那裡埋頭苦讀,時不時還摘抄什麼。
“鄭公好!”
延閣里正牌的圖書管理員正在邊上打哈欠,看到鄭泰這個何進的親信過來也是趕緊打招呼,只是他的招呼卻沒有驚動在那裡摘抄的秦誼,因為延閣裡面經常有過來查閱資料的屬吏,所以秦誼也是習慣了。
現在的秦誼也是非常珍惜眼前的機會,上一世的他可是沒機會見識到如此多的機密檔案,而熟記這些東西,也有助於他以後的事業發展,所以也是格外認真。
“秦文合經常到這裡來嗎?”當看到在那裡專心致志研究朝廷檔案的秦誼,鄭泰也是忍不住向管理員問道。
“回稟鄭公,文合一直經常過來借閱資料,勤奮努力程度,實在有些令我汗顏!”這個圖書管理員同志原先都是稱呼秦誼為“秦宜祿”,現在知道秦誼成了蔡邕的學生,前途無量,也是換了稱呼。
再加上這段時間秦誼每次到這裡查閱檔案都對這個圖書館管理員客客氣氣的——這哥們和秦誼一樣都是臨時工書令史),擁有圖書管理員和臨時工兩大屬性,將來前途不可限量。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所以圖書管理員也是稱讚起秦誼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聽了圖書管理員的話之後,鄭泰也是忍不住再次看了秦誼一眼,之前聽說大將軍府中多了一個才華折服天下第一名士蔡伯喈的青年才俊,鄭泰第一反應是某家的公子搭上了蔡伯喈的門路,合力作勢捧出來這麼一個人物。
等到弄明白蔡伯喈收的學生是一個毫無背景的普通豪強子弟之後,蔡伯喈這次相信大漢王朝出了一個大才子。而當知道這個才子竟然是大將軍府一名十六歲的小吏時,鄭泰更是詫異,這麼一個年輕人是怎麼擁有折服蔡邕的學問。
資訊的傳播擁有失真,秦誼在算學一道折服蔡邕不假,但是在傳遞的過程中,卻很容易讓人產生秦誼在蔡邕所有擅長的學問方面都讓他折服的錯覺。即便是已經瞭解到事實的鄭泰,也收到了影響,覺得秦誼在其他方面也差不了多少。
而現在,當大部分書令史在那裡聊天的時候,這個秦誼卻是在延閣之中查閱資料,倒是解釋了年僅十六歲的秦誼,為什麼能有這麼好的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