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秦誼在那裡把自己的房子買下來的時候,董卓也是帶著大隊人馬,把逃到北芒山的少帝劉辯和陳留王劉協帶回了雒陽城。
中間發生了一個小插曲,廷尉崔烈呵斥董卓避讓,結果董卓大罵崔烈說:“我晝夜三百里來,談什麼避讓,我難道不能砍掉你的腦袋嗎!”
雖然董卓憑藉自己手中鋒利的刀子逼退了手裡面沒有刀子的崔烈,但是也讓董卓對自己的雒陽之行產生了一絲憂慮,出身邊鄙的他實在太難令朝臣信服。
在將天子送回雒陽之後,董卓也是按照之前的約定來到太傅袁隗的府邸,而袁隗早已經在那裡等候董卓多時。
“董卓見過次陽公!”甫一見到袁隗袁次陽,董卓也是馬上躬身施禮。熹平年間,董卓曾經被當時擔任司徒的袁隗徵為掾吏,見到恩主之後,董卓也是拿出了應有的尊敬。
“仲穎胖了!想當年的涼州豪傑不知道還能戰嗎?”看到董卓那肥大的身軀,袁隗也是親切得說道,透過十幾年前的舊事來拉近與董卓的關係。
“倒是次陽公瘦了,董卓依舊能戰,定當掃平所有阻擋次陽公的跳樑小醜!”而作為被袁氏召集進京的外軍,董卓也是向袁隗保證道。
“有仲穎這句話就夠了,只是不知道現在禁軍的軍權仲穎收服的怎麼樣了?”
雒陽禁軍是漢家皇權根本,只有宮廷力量能控制禁軍,只是在昨天晚上宮廷力量中的宦官和外戚發生了激烈的火併,而後來了一個同歸於盡的結局,也是讓雒陽禁軍一下子群龍無首。
作為士人領袖的袁隗一直也有自己的政治理念,就是讓作為東漢朝廷支柱計程車人、外戚和宦官之中只剩下士人,而作為天下仲姓的袁氏自然是執士人牛兒的代言者。
一直以來何進在與十常侍交涉的過程中,袁氏也是時不時得插上幾腳。一直以來何進都是希望能給十常侍一個體面的,只是貪戀權勢的十常侍不願意退出大漢政治核心。
而這次何進被殺的導火線便是袁紹引起的,袁紹寫信通知州郡,詐稱是何進的意思命令逮捕宦官的親屬入獄。也就是因為這個命令,已經無路可退的十常侍這才發動政變暗殺了何進。
袁隗的打算就是讓外戚和宦官鬥個兩敗俱傷,只是老天似乎也在眷戀著他們的袁家,這一套操作下來,事情的發展要比他預想的還要好,外戚和宦官已經不是兩敗俱傷,而是同歸於盡了。
十常侍和何進全都完蛋,只需要除掉一個沒什麼能力的何苗即可,省卻了袁隗多少的麻煩。
與此同時,漢室中央馬上空出了一個巨大的權力真空,袁隗便想要把握住這個權力真空期,成為真正的話事人。只不過下面便是士人內部為了爭奪話語權的爭鬥了,袁隗同樣面對著巨大的壓力。
首先便是控制住雒陽城內的南北兩軍,只有握住了槍桿子,才能控制住中樞。只可惜袁氏在軍隊裡面的根基淺薄,於是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袁氏故吏出身的董卓來幫助自己整合雒陽禁軍。
這種模式並不新鮮,想當年王甫控制朝權時,便是任用涼州三明之一的段熲來控制軍權,照實安穩了一段時間,最後段熲也因為王甫的倒臺而自殺在監獄中。
在袁隗看來這是一個雙贏的結果,他透過董卓收攬軍權,而董卓則能透過為自己賣命,從而踏上人生巔峰,成為當朝三公。現在便是袁氏和董卓齊心協力,控制雒陽禁軍兵權的時候了。
“現在基本上控制了局面,昨天晚上趁著混亂,我假借北軍之手幹掉了西園八校尉之一的夏牟等一批不肯合作的禁軍軍官。只是現在南北兩軍之中還有不少不服者,我兵少,只有三千人,可是南北軍加起來卻有一萬多人,如果有心人真能串聯起來,我也沒有必勝的把握!”現在袁隗問起控制禁軍的事情來,董卓也是有一說一。
現在董卓已經成了騎虎之勢,因為昨天的混亂,很多禁軍軍官還沒能把事情給理清楚,便被董卓給稀裡糊塗的收編了。可是董卓帶來的人少,只有三千人,正是主弱臣強,等虛實被人看透之後,恐怕還會多生很多事端。
朝廷禁軍也是能征慣戰的,只要有人能拉出幾千人的隊伍來跟董卓作對便是一個大麻煩。
“仲穎有什麼辦法沒有?”聽了董卓的情況之後,袁隗也是向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