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聽了秦誼的力挺之後,法正也是非常感激得看了秦誼一眼,終究是個小孩子,別人給一些支援,還是很讓他受用的。
“對!讓小正說完!這可不是一個普通孩子!”而劉耷也是表示了對法正的支援,畢竟誰家十歲的普通孩子,會和一群混社會的江湖大哥談笑風生啊。
“秦朝時每郡設御史,任監察之職,稱監御史,這便是刺史制度最早的由來。不過刺史制度在形成和演變的過程中逐漸成了地方官化,成為一種官職小但是職權大的特殊職位。”
聽著法正如此說道,眾人都點了一下頭,這是朝廷的制衡之策,劉耷和秦誼終究也是在官場混過的,自然知道這些事情。
刺史是中央派人過來監察地方的是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派遣監督太守的官員,官位不高,一直是六百石的俸祿。但因為刺史可以對二千石以上的太守提出致命的彈劾,所以便形成了小官刺史能管大官太守的特殊情況。
不過在這種特殊情況下,有些太守就是不服刺史的管理,於是雙方之間便矛盾不斷。直到去年朝廷恢復了州牧制度,正式確立了太守上面有一個叫做州牧的上級。
“因為這套大小相互制約的官制,刺史和郡守之間便很容易發生一些齷齪,還有相鄰州縣之間也是很容易產生糾紛,而這樣的案子最終也只能捅到中樞這裡來進行處理。如果是離雒陽較近的州郡,想要調查還容易些,如果是益州、交州這樣的偏遠地區,想要調查清楚是非曲直,沒有個一年半載根本做不到。靈帝陛下可不是一個勤政之人,上樑不正下樑歪,於是在裁定州郡官員之間的矛盾之時,便產生了這麼一個潛規則,結案的判決多以先讓有司知事者較有利,也就是誰的彈劾信先到算誰贏!劉大哥當時棄官不做,想來中山相認定劉大哥認罪,多半不會向中樞專門來告您,您現在透過溫公把這個自辯報上去,自然就贏了。雖說不能官復原職,但不用再像逃犯那樣東躲西藏,可以光明正大得繼續做一番事業了!”
聽著法正在這裡娓娓道來,秦誼的嘴巴也是越張越大,他怎麼也沒想到大漢王朝處理官員糾紛的原理竟然如此簡單,誰的告狀信先到算誰贏。
到這裡,也就能夠看出秦誼和劉備這種突然崛起的小人物,跟法正這種世家子弟的區別,這積累就是不一樣的,這種官場潛規則秦誼和劉備就不知道。
“怎麼能夠這樣處理!?豈不是會出現很多冤假錯案?”隨著法正說完,裝逼犯關羽依舊是一副不肯相信的模樣。
“現實就是如此,你們不要不信。前段時間青州刺史和東萊太守便打起了官司,青州刺史是首先便向有司告狀,派手下到雒陽來告狀。東萊太守也是不甘示弱,趕忙選取了本郡一位壯士,讓也是啟程向雒陽告狀。”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太守的使者後來居上,便幫太守把狀給告贏了?”聽法正如此講道,配合他的主題,秦誼也是如此猜測道。
“太守請的那位壯士雖然日夜兼程,卻也只是比刺史的使者早到了片刻,只能一起在公車門前等候開門。”
“照這麼說來,誰勝誰負還不一定呢!法正既然稱太守使者為壯士,肯定又有其他所為!”而劉耷聽了這個一波三折的故事,也是來了興趣,猜測著太守使者後來又做了什麼。
“這位壯士便裝作不認識刺史使者,在等待的過程中故意和後者拉家常,以幫助刺史使者檢查奏章的名義誘騙後者將刺史的奏章拿出,趁機將刺史的奏章給毀掉了。”
“幹得真是漂亮!”聽法正講完這個故事,張飛也是忍不住叫起好來。
“這還沒算完,這位壯士生怕有負太守所託,又是對刺史使者一陣忽悠,把刺史的使者給忽悠得畏罪潛逃了,於是這次的糾紛自然是東萊太守贏了。”
“這位太守使者有勇有謀,當真是對得起壯士二字。只是不知道小正還記得這位壯士的姓名嗎?他日有緣定當一見!”聽完法正的故事之後,劉耷也是對上面的太守使者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我對這位壯士印象很深,他喚做東萊太史慈,只不過因為這件事他得罪了刺史,回到家鄉之後便遷居到遼東避禍去了,劉大哥想要見他恐怕不容易!”而法正也是馬上給了劉耷一個準確的回答。
“他日若能相見,定當不會錯過這樣的豪傑!”而劉耷也是表示對太史慈志在必得。
而那邊的秦誼則是驚得嘴巴都能塞進一個雞蛋去,這劉耷身上莫非帶著主角光環,自己這邊挖了一個陳到,試著勾搭徐庶,結果劉耷那邊便提前認識了法正,還開始對太史慈念念不忘。倘若日後還有北海之圍,劉耷稍微用點兒手段,就能把太史慈給收到麾下。
——我是五虎將太史慈的分界線——
備斂容答曰:“吾當為子義救北海!”即遣精兵三千人隨慈。賊聞兵至,解圍散走。慈感備之恩德,從之。——《季漢書·太史慈傳》
喜歡三國之宜祿立志傳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宜祿立志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