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這個例子,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陶惠心就清楚地記得,在她未出嫁之前還在陶尚書府當女兒的時候,有個小妾亦如董氏一般,不服陶張氏的管理,仗著自己生了兒子,很是嬌縱。
這個小妾之前也在陶張氏的面前伏低做小過,事事以陶張氏馬首是瞻。
只是,兒子一生小妾就完全變樣了,以為有了兒子就有了依仗。
陶張氏能讓那個小妾生孩子,自然也能讓那個孩子死。
總之,那個孩子活不到三個月就“病”死了。
那小妾因此也失了寵。
再加上,她哥身邊的美人兒不少,很快,那個小妾和兒子皆被她哥遺忘。
有了這個例子,府裡的小妾更是安分不已。
就因為這樣,陶惠心就更加看不起陶張氏。
因為陶惠心覺得,陶張氏弄死的是她哥的孩子,更是他們陶家的子嗣。
可是那個時候,陶惠心的娘卻教陶惠心,她應該多向陶張氏學習。
陶張氏弄死了庶子又如何,陶永正的孩子並不少。
既然陶永正有不少的孩子,死一個、兩個,對於陶家來說,也不是特別重要的事情。
陶惠心的娘可是放任陶張氏傷了她的庶孫,就是為了教導陶惠心,如何做一個殺伐果斷的當家主母。
只可惜,後來陶尚書府發生了一點意思。
陶惠心沒能當上正妻,所以之前學習的,倒無用武之地。
“這是三姑娘。”
陶張氏一臉威儀地坐在那裡,受著小妾們的伺候,庶子庶女們的行禮。
看到陶惠心也乖乖向自己晨昏定醒,陶張氏的眼睛多了一絲笑意。
“三姑娘好。”
小妾們很是規矩地向陶惠心行禮,沒有陶張氏的指示,不敢親近陶惠心,也不敢疏遠了陶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