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陸杳杳為如果多賺錢犯愁的時候。
京城,寧王府內,寧王可是興奮壞了。
因為就在昨天,他終於成功的買通了看管鳳棲宮的一位大太監,透過他將自己現在的處境告知了王皇后。
並且也說了現在弘文帝和鎮國公爭奪京城兵權的事,他對此也十分感興趣,希望王皇后能親筆手書一封給鎮國公。
勸說他,繼續這樣僵持下去不行,不如退一步,將兵權給他。
王皇后得知訊息,幾乎沒有做任何考慮,就立刻寫了書信。
自從被幽禁以來,鎮國公遲遲沒有動作,她就已經明白,自己想要靠鎮國公翻身已經不可能。
她唯一還能翻身的機會,就只有寧王。
現如今弘文帝已經開始針對鎮國公了,與其讓那些兵權被弘文帝奪走,還不如交給寧王,這樣既能增強寧王的實力,也能讓她多一分脫困的希望。
至於說這樣是否會害到鎮國公,她已經沒時間去考慮了,或許在她心裡,鎮國公手裡的兵權,遲早都是要交到寧王手中。
現在只不過是提早一點而已。
幾天之後,南面邊城,鎮國公收到了寧王手下送來的書信。
展開書信一看,是自己嫡親妹妹的親筆手書,他的眉頭當下就是一皺。
不過隨著看完書信的內容,他緊皺的眉頭緩緩舒展看來,眯縫著雙眼,露出思索之色。
這段時間,他一直都在和弘文帝叫板,誰也奈何不了誰。
他很清楚再這樣繼續下去,肯定不行,他人不在朝中,朝堂上那些個文官早就對他虎視眈眈。
繼續下去,只會讓這些文官找到機會攻訐,屆時他會更加被動。
不交那指不定會被那些文官罵成什麼樣,但是交出去,那他也不甘心。
現在王皇后的這封書信過來,他也很清楚王皇后這是在吸他的血還供養寧王,但是他卻並沒有那麼生氣。
仔細想想書信裡所說的,將京畿我兵權交給寧王,好像也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至少這寧王體內留著一半王家的血。
而且只要他不想走出最後一步,那麼寧王他是一定會繼續扶持。
沉思了許久,他將書信撕碎。
“這一局,本國公輸了。”
隨即,他找人過來,讓他們傳信回京城。
這不,幾天之後,朝堂上文官們又一次提起京畿兵權的事,矛頭直指鎮國公霸權,有不軌之心。
不過很快就有武將站了出來。
他們都是得到了鎮國公的授意,雙方爭吵了許久,最後還是弘文帝拍板定下,京畿兩個大營的兵權交由寧王暫代。
這一下,那些文官也找不到話說了,總不能在朝堂上說寧王跟鎮國公是一夥的吧?
人寧王就在邊上站著,這玩意說了,那不是得罪人嗎?
再說寧王是弘文帝的親兒子,京畿這樣重要的地方,人交給親兒子管理也合情合理。
達成目的的寧王心裡十分高興,散朝之後,急急忙忙的回到寧王府,將這個訊息告知了幕僚周先生。
並且對周先生表示了十分有誠意的感謝,同時這一次的成功,也讓寧王對周先生是更加的信任和倚仗。
往後的一段時間,寧王那可是春風得意得不行。
昔日,那些鎮國公手下的人,也又開始陸陸續續的同他走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