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什麼?”小丫鬟眨巴眼睛,“先生是何意。”
“就,有沒有提到樓下的事?”
“嗯,有的,夏將軍說,赴世論學人好多,許久沒見到這麼多文人才子了呢。”
“……不是這個,比如說,沈將軍的父親?”
兩個小丫鬟對視了眼,搖頭:“沒有呀。”
“那,他們可生氣?”
“生氣?為何呀?夏將軍可好了,人漂亮,還愛笑,給我們打賞了賞錢呢。”
“……”
陳無憂揮了揮手,讓她們走。
進得茶廳,陳無憂輕敲本就大敞著的門:“阿梨將軍,沈將軍。”
“來得正好,”夏昭衣對他笑道,“我們不知這臺下雙方都是何人,正想尋人介紹呢。”
陳無憂笑了笑,低頭拱手,進去朝下面看去,道:“乃,巳秋、巳冬二組。”
高臺上的辯學雙方共二十人,兩邊各十人,他開始一一同二人介紹。
待他說完,夏昭衣道:“先生一來便知他們何組何人,是恰好知道他們,還是所有組的人都熟悉?”
“自然是都認識,”陳無憂笑道,“不瞞阿梨將軍,不止這些已定的辯學組,剩餘的瓊林組,還有那些散於外面的遊子組,我也幾乎都認識。”
夏昭衣揚眉,驚喜笑道:“先生厲害,也有心了。”
赴世論學的分法制定,出自廉風書院幾位德高望重的先生們的探討,分為辯學組、瓊林組、遊子組。
辯學組出自文和樓內部,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大組,十二大組中,各有春夏秋冬四組,每組十一人,其中一人為替補,總共五百八十二人。
瓊林組則是文和樓內部,經辯學組挑剩下後的文人們自行成組。
遊子組,乃文和樓之外的文人們自行成組。
現在,下面討論的辯題,乃“謙卑”。
雙方各有所表,並在允許的範圍裡互相攻訐。
陳無憂自也謙辭,說這些乃本職分內之功。
說完,陳無憂心裡琢磨,要不要問剛才發生在樓下之事。
天下士子皆重“孝”,不忠不義不孝之人,只會落個人心盡失,功越大和勢越大者,這遺臭萬年的惡名便也越響亮。
否則,為什麼說文人的筆比刀更尖銳呢?
史書,便是出自文人之筆。
陳無憂到底沒忍住,張口道:“阿梨將軍,方才……”
他的話音未落,便看到少女側頭望來得目光。
沒有太強烈的情緒表達,甚至很平淡,可是陳無憂卻自她的明亮眸子中讀出了警告意味。
她在讓他,閉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