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繞過夜月,別被她知曉了,這小丫頭這幾日很不安分,可能也在跟卑路斯談什麼條件,這些話一併告知禮部。”李弘再次說完後,這才回頭看向已經在自己眼前,等著行禮的狄仁傑跟陳敬之二人。
絡繹不絕的酒樓門口,並未有人特別注意這一輛豪華的馬車,以及身材高大的李弘。
豪華的馬車如今在長安城比比皆是,甚至是比李弘的馬車還要豪華奢侈的,也是數不勝數,所以三人在門口寒暄,也並不會引起他人的注意。
在狄仁傑與陳敬之的引領下,三人一同來到一間並不算是此等酒樓最好的包間,而陳敬之的女兒,也早已經在裡面恭敬的恭候太子殿下的到來了。
“你們父女倒是說話挺算數的,還以為你們不會答謝我了。”李弘笑看著向他行禮的陳清菡,呵呵著說道。
分賓主之位坐下,李弘這才再次細緻的打量起陳清菡,相比起在江南的時候,此時的陳清菡顯得更加漂亮了很多,不像白純、夜月那般高挑的身材,但卻也是完美無瑕。
膚色比起當初顯然是光亮了很多,白皙的像是泛著一層光般,漂亮的臉頰加上一雙會說話的眸子,把江南女子的婉約、溫柔,在氣質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相比較於陳敬之與陳清菡的謹慎拘束,狄仁傑對李弘的瞭解便多了很多,所以席間也便放的較開,很好的在四人的宴席上,起到了潤滑的作用。
至於兩人為何會認識,李弘一點兒想要了解的想法兒也沒有,無論是這個時代的官場,還是後世的官場,官員與官員之間,都有一條君主無法理清的聯絡脈絡。
哪怕是人家明明白白的告訴你,但身為上位者的你,也是無法做到向他們那般,在千絲萬縷的關係中,找到志趣相投的同僚。
所以李弘自始自終對於狄仁傑與陳敬之的相識緣由,絕口不問,狄仁傑與陳敬之,自然是也明白其中道理,特別是狄仁傑,滿面笑容、風趣之間,神情輕鬆而平常,也根本不在乎太子會不會問起來。
席間陳清菡在其父與狄仁傑的勸諫下,也與李弘飲了幾杯酒,不勝酒力的她,在幾杯酒下肚後,頓時原本白皙的臉頰顯得更加白皙誘人,一朵紅暈漸漸攀附在臉頰,點綴著江南女子特有的婉約與羞澀之美,彷彿使得整個房間也靚麗了不少。
“小女很是感激殿下在江南時,對小女的照顧,如果不是殿下您,臣怕是早就身死大牢了。”陳敬之端起酒杯,在陳清菡坐下後,感謝的對李弘說道。
李弘在陳清菡幫自己倒滿後便一飲而盡,而後看著狄仁傑說道:“如今也已經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了,今日你狄仁傑作陪,想必是有事兒吧。”
“殿下英明,殿下便是不問,臣也打算敬您一杯水酒後,請求殿下一事兒。”狄仁傑端起酒杯站起身,含笑說道。
“大唐官員拾遺補缺者眾多,狄仁傑你單單推舉陳敬之,看中了他什麼才能?”李弘直接略過了接下來,狄仁傑可能會說的廢話,直截了當的問道。
狄仁傑神色一愣,明顯是沒有想到,李弘竟然會如此直截了當,連線下來自己準備的鋪墊之詞都給拒絕了,直接問自己看中了他什麼。
“殿下,陳敬之大人在揚州時的聲名,想來您比我更加了解,論其才華,或者是治理一方州府的才能上,或者是與同僚在相處之道上,陳敬之陳大人比起其他拾遺補缺者,並沒有多少優勢。但陳敬之有一點兒乃是我大唐如今眾多官員欠缺的,便是不知變通以及剛正不阿、不畏權貴、不謀私利、不會任人唯親的優點,這些臣以為,正是切合我大唐如今所需官員的特點。”狄仁傑想了想,組織著言語說道。
李弘把弄著手裡的酒杯,神態平靜,看不出絲毫內心情緒的說道:“大理寺不缺這樣的官員吧?大理寺如今在你的掌管下,可說是從不畏權貴……。”
“殿下您說笑了,臣自認做不到如陳敬之如此一般,臣觀時事、看世事,自掌管大理寺以來,上不曾得罪,下不曾得怨,無論是皇室宗親,還是九品流外官員,都對臣毫無怨言。如此便足以說明,臣在為人處事、接人待物方面,顯然是無法做到如陳敬之一般:不畏權貴、不懂變通。臣也愧對陛下與殿下您的期望。”狄仁傑搖頭嘆息一聲,一飲而盡杯裡的酒,神情稍顯落寞跟自責的說道。
狄仁傑的一番自我批評,在李弘看來,非但是把自己的優點與弱點全部呈現在了桌面上,更為重要的是,狄仁傑在身居如此高位後,還能夠看清楚自己,這在他看來,是更為難得的品質。
試問,這世間,有多少高官要員,在身處要職後,不是被周遭的讚美之詞,誇的飄飄然,不知天高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