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仁軌看完資料,表情凝重的看著李弘,鄭重的說道:“殿下,臣支援不派兵往高麗,以及撤回一半的兵力。 ”
兵部實職尚書看了一眼劉仁軌,想了下說道:“殿下,臣也附議,但臣想知道,倭國派遣使臣一事兒,您為何又要同意?”
戴至徳聽到此話一愣,急忙翻開眼前的文書,繼續往後看,終於看見了第二個會議議題:同意倭國使臣派遣遣唐使來大唐學習。但,條件是,出兵牽制新羅與百濟。
“殿下,臣……。”
“你還不同意是嗎?”李弘眼皮抬都沒有抬一下說道。
“殿下,臣認為,兩者並不可以條件做為交換,允許倭國使臣來我大唐與倭國出兵牽制新羅、百濟,臣認為應該分開來行事。”
“那麼這事兒是誰負責?”
“自然是由禮部負責,無論是倭國遣唐使一事兒,還是斡旋倭國出兵新羅、百濟,都是禮部跟鴻臚寺的份內之事。”戴至徳說道。
“鴻臚寺崔敦禮可在?”李弘看著手裡的文書,頭也不抬的問道。
“臣在。”崔敦禮急忙起身回話道。
“你認為該不該兩者以條件合成一體?”
“臣認為此事完全可行,當初倭國就曾派兵增援過新羅,聯兵與我大唐為敵,也因為此事殿下您才拒絕了倭國繼續派遣遣唐使,臣認為,倭國完全沒有理由拒絕這個不成為條件的條件。”
“好,此事交由鴻臚寺主辦。”李弘說完後,把手裡剛剛擬好的詔書扔給了中書令裴炎,然後看著門下省岑長倩說道:“看完了簽字。所有責任均有我來負責。”
“殿下,臣認為崔寺卿此言差矣……。”戴至徳起身說道。
“不用了,你已經被罷免了。”李弘面色平靜,接過裴炎跟岑長倩簽字後的詔書,淡淡說道:“你可以回家了,你已經不適應如今的朝堂了,非是你我個人恩怨,而是你的思想已經落伍了。”
李弘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腦袋,繼續說道:“時代在變化,歷史在前進,禮部向來出使臣,但你治下的禮部,沒有王玄策這般擁有經天緯地之才的人,也沒有如蘇秦、張義通曉縱橫,利用三寸不爛之舌為大唐帝國爭取利益之人,更沒有如班超般隱忍三十一年,盡忠為漢,在西域開疆擴土之臣。身為禮部官員,無論是身在朝堂、還是身處他國,都應該善揣摩、通辯詞、會機變、全智勇、長謀略、能決斷。應該無所不出、無所不入、無所不可。開合有度、縱橫自如。但你治下的禮部,如今只知道躺在上國臣子的光環下,為他國著想,而不是為我大唐所著想,所以,現在你已經不適合朝堂了。至於對你的處置,你可以在陛下回來之後,再去找他。”
說完之後,李弘便把剛剛被門下、中書籤發,自己加印的詔書扔給了一臉呆滯,不敢相信眼前發生一切的戴至徳。
“吏部李義琰。”李弘繼續低頭,手在文書上不急不緩的寫著。
“臣在。”李義琰無奈的看了一眼,還處在震驚中不能相信的戴至徳,起身回道。
“即可調荊州長吏入朝,暫代禮部尚書一職。”李弘把門下、中書籤發的詔書加印後,扔給了李義琰。
“臣遵旨。”李義琰接過說道。
“殿下,臣有異議。”戴至徳漸漸緩過神,看著李弘說道。
“現在沒有你說話的份兒,等我處理完正事再聽你廢話。”李弘頭也不抬,繼續揮筆在紙上寫著。
寫完後然後交給了芒種,說道:“火漆封好,立刻送往洛陽。”
中書、門下擬旨:即可任命劉仁軌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兼安撫使,並處理撤回一半兵力回師,休整之後另有重用。
禮部侍郎前往高麗使節府說明大唐決策,可以調和,但不會用兵。
從即日起,朝堂五遊之劍逝》、越人鑫《天越聖尊》、凌影逸風《劍道聖尊》不好意思啊,不喜歡的可以略過。)如果您中途有事離開,請按CTRL+D鍵儲存當前頁面至收藏夾,以便以後接著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