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殿下,小民與晉陽王氏不睦,何況小民一身本領,並不認為要靠他們舉薦才能踏入仕途。”林士翎昂首說道,自信心一覽無遺。
李弘還是笑,繼續問道:“太原府內,林姓只能算是當地一個小世家,王氏壓根不會放在眼裡的,他們會自降身份,跟你們有過節?你這一身本領,如果不是遇見我,豈不是還在長安街頭買醉?”
濃濃的諷刺意味兒很明顯,但好像對這個林士翎不管用,臉上沒有任何的尷尬,說道:“小民林氏雖小,但在當地也是有名的大戶,王氏根深葉茂、門下士子何止千人?小民就算是自薦於門,恐怕也是與現在的下場無異,如此卑躬屈膝,倒不如自己上長安試上一試。”
“劍走偏鋒,倒是想看看朝廷對冷門會不會有興趣?還是你只會這一門?其他的都不會?”李弘斜眼問道。
林士翎此刻臉上才出現了一絲的尷尬跟不自然,但面對當今的太子殿下,他可是不敢打誑語,只好老實說道:“小民……小民實是瞧不起那些舞文弄墨、吟詩作賦的文人士子,手無縛雞之力卻天天口頭上喊著為國為民,但除了會吟詩作賦、風花雪月外,連自己的起居生活都料理不好……。”
“停,打住,這些我不敢興趣。”
“小民知罪。”林士翎急忙行禮請罪。
“既然你以明算為才,正好我這裡有一個我琢磨了很久的困惑,你可要試試能否為我解惑?”李弘有意考校林士翎,漫不經心的問道。
“回殿下,如果跟算學有關,小民字可一試,但……。”
“自然是跟算學有關: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內幾多僧。三百六十四隻碗,看看周盡不差爭。三人共食一碗飯,四人共吃一碗羹。請問士子明算者,算來寺內幾多僧?”李弘似笑非笑,眼睛一直盯著林士翎的眼睛問道。
這乃是清人徐子云《演算法大成》中的一首算學詩,透過一首詩來讓明算者算出多少個僧人,也算是一道較為可靠的難考題了。
林士翎在聽到李弘唸的時候就開始聚精會神,隨著一字一句送進他的耳朵,林士翎的神情則是越來越凝重,這樣的算題他還是第一次接觸,想要在第一時間把答案脫口而出是不可能了。
何況,此刻他面對的考官還是當今的大唐太子殿下,心情說他不緊張那是不可能的,但林士翎強迫自己專注餘算題中,緩緩的閉上了眼睛,嘴唇則是慢慢的蠕動著,腦海裡一遍又一遍的念著那首算學詩。
不光是他緊張的在心算,就是一旁好奇的白純跟小雪等人,加上兩個半路出家,好大歲數才沒事兒往崇文館湊的揚武跟連鐵,都在小聲的默唸著,但一時之間,沒有一個人能夠說的出答案。
“三百六十四隻碗,三人共食一碗飯,四人共吃一碗羹。”林士翎額頭上的汗都開始下來了,心裡也不由自主的更加緊張起來,依然有些糾纏不清正確的答案開始在心裡動搖。
雖然太子殿下說是困惑了他很久的一道題,但林士翎卻不敢騙太子殿下,不敢隨意的說出一個答案來。
先不說太子殿下說他不知道答案的話是真是假,就是林士翎他自己,如果碰到這種很難求的算題,他也不會輕易放棄,更不會以錯誤的答案來騙別人跟自己。
這也是他自認為明算者的尊嚴,一直讓他驕傲的,便是他對數字的敏感跟快捷,同樣也是他自信的來源。
就在林士翎皺著眉頭解答案時,李弘拿起紙筆,在書桌上又寫了十四個字,不過這十四個字,卻是圍成了一個圓圈,中間空出來的部分,則就是答題者填寫答案的地方。
這是被人們稱之為迴環詩的一種,此中的算學趣味少了一些,但是又夾雜了一些對於詩賦的要求,所以,這種看似需要跳字來讀的迴環詩,更能夠平衡人在算學與詩賦的興趣。
李弘也不著急,看著還在那裡心算的林士翎,也不打擾他,伸手想要把紙筆遞給旁邊的人,但遞了半天卻沒有人接手裡的紙筆,不由得抬頭一看,只見白純絕美的臉頰上露出沉重的思索之情,看樣子顯然也是在算那寺廟裡到底有多少和尚。
(ps:推薦票不要錢,而且每天都有,不投也是浪費,都砸給我吧,謝謝各位大大了。)如果您中途有事離開,請按CTRL+D鍵儲存當前頁面至收藏夾,以便以後接著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