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唐謀天下 > 正文 288 偏科

正文 288 偏科 (第1/2頁)

一路走在藍田縣城內的坑窪不平的黃土路上,兩邊具是用土坯砌成的房子,房頂用椽子搭制結構,或是在上面鋪上茅草,或者是家庭條件稍微好一些的,便用青瓦加蓋在上面。

諾大的縣城,能夠全部用青磚青瓦來建蓋房屋的百姓不多,不過偶爾還是能夠看見一兩處青磚青瓦的富裕人家。

但絕大部分還都是土坯砌牆,或者是地基用青磚砌成一米高的牆,然後再在上面使土坯,青黃搭色倒也是挺好看。

每一家每一戶,就像是人一樣,把臉面都看的很重,門樓基本上都是由青磚使成,加上漆漆的大門,也顯得很莊嚴肅穆。

現在這些牆壁被李弘用石灰漿子一刷,整整齊齊的一米多高的白色圍牆,看起來跟社會主義新農村似的。

籬笆院子也不在少數,藉著鄰居的一面牆,然後另外一邊落單是路的話,便紮起一排籬笆把院子圍起來,柵欄上爬滿了枯黃了的植物,或者只有在夏天的時候才能稍微顯得好看一些。

用籬笆來扎院子的,並不是說就是窮光蛋或者是好吃懶做者,相反,一般這樣的房屋形式,無論是在藍田還是高陵等等周縣,主人家還都是頗受人尊敬的,因為這樣的院子,大部分是文人士子之家。

清貧寒士一般情況下,也會學著坊裡的一些士子墨客,在成親後把土坯的院牆推到,然後用籬笆紮起來。

至於這樣是不是就有利於他們的仕途,是不是能夠給他們在科考時帶來好運,卻沒有一個人清楚。

崇文館多如此房屋的學子,李弘當年就曾經問過他們為何要如此?換來的答案確實:“這是文人風骨,絕不苟同於富家商賈。”

李弘氣得想罵娘,特麼的要是貧窮就代表你是文化人,代表著你能受到街坊四鄰的尊敬,乾脆咱們一起穿樹皮住山洞算了。

但他自己也知道,如今文風興盛、武功潦倒,倒不是哪一個人的錯,要說錯,應該是整個大唐的錯。

太平盛世之下,人們在解決溫飽之後,在沒有朝廷的輿論引導下,附庸風雅、舞文弄墨自然就會慢慢的形成氣候。

而這時,讀過萬卷書卻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自然是瞧不起大字不識,卻把家裡家外倒飭的像模像樣的文盲百姓。

以文人士子自居,以知天下為理想,自然是不恥於每天做點兒商賈般蠅頭小利的銅臭生意,但有無縛雞之力,下地幹活也沒那個能耐。

有的就是坊裡之間婚喪嫁娶時,需要文人的學問為“文盲們”寫個帖子等,或者是在婚俗、喪禮的制度上,讓百姓們嚴格遵循。

而這也就成了他們讓人仰慕的條件,加上每天羽扇綸巾、之乎者也,以及朝廷重農抑商的策略,文人想要不出頭不受尊敬都有些難。

而每家每戶要是有個什麼“疑難雜症”之事,首先想到的也是找學問人給自己出出主意,讓他們為自己出謀劃策,自己只要遵照執行就好。

如此一來,文人的社會地位在百姓的眾捧下,自然是比其他行業要高出太多,何況還有朝廷要倚仗他們的才學,想要不崇高都難。

但能夠入仕為官、造福一方者,卻很難在清貧士子中脫穎而出,大部分人還是得依靠九品中正制,依賴於五姓七家的推薦,才能夠撈的仕途一道走上一遭。

自前隋開始創制科舉,到如今咸亨元年,大唐用了五六十年的光景,就算是加上當今陛下的有意打壓,五姓豪門依然是為朝廷輸出人才資源的最大源泉。

科舉制度的建立,在五六十年的光景中,步步維艱、寸步難行,清貧士子的眼光、高度不夠,就算是入朝為官,也很難作出什麼驕人政績。

再加上又喜歡模仿以及心裡上推崇五姓七家的思想,這幾年的科舉,其實更多的還是出自五姓七家。

何況現今的考試科目:秀才、明經、進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等科目中,明法、明算、明字又不為人重視,所以大部分人又都是出自於明經、進士兩科。

最新小說: 靈武大明 我真沒想統一三國 團寵三歲半:太子妃她又軟又萌 寒門崛起 紅樓重生柳湘蓮 大秦:苟成千古一帝的我被曝光了! 將軍夫人又劍走偏鋒 我明明鉅奸,女帝卻誇我一身正氣 朱元璋:咱真不想當皇帝! 紅樓之挽狂瀾 大魏春秋 大唐:李世民是我爹 我大明二皇孫,開局掙下一億兩 入慕之賓 大寧詭案錄 重開回到大明洪武 書生風華 重生之東南亞崛起 三國之召喚華夏英傑 重生後被病嬌魔王瘋狂撒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