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有人認為,此功績可是連先帝當年都未曾創下的,陛下應該重賞太子殿下。
但當他問到,這吐蕃如今雖然被李弘佔據,當該如何處置時,一下子群臣又變得鴉雀無聲了。
李治逼急了,有人跳出來說,不如把吐蕃化為吐蕃都護府,就任命太子殿下兼任。
安西、吐蕃兩都護府加身,恐怕也只有太子殿下最為合適不過了。
自然有人願意為大唐開疆擴土,就有人願意看大唐以德教化番邦,認為應該命太子殿下撤出吐蕃,然後以世代友好待之。
鑑於前幾年吐蕃曾經前來大唐求親,如今陛下應當效仿先帝當年,挑選一宗室公主下嫁吐蕃,以此來彰顯大唐之禮儀。
不過最後,這幾個臣子,卻希望陛下能夠匿名,不要在大唐太子殿下跟前提及,是誰主張同意吐蕃求親的。
李治聽的直搖頭,討論了半天,也沒有討論出個所以然來。
而且他也看出來了,一些默不作聲的大臣,平時在政務上敢言敢做,如今面對吐蕃這件事兒,一個個啞巴了一樣。
不用猜都知道,這些人肯定是秉持著與太子相去甚遠的建議,這是怕那位睚眥必報的太子殿下,凱旋迴到長安後,找他們算賬。
果然是不出所料,沒幾日,自己的桌案上,就多了那幾個臣子的奏摺,統統都是主張以和為貴,以下嫁宗室公主與吐蕃重修於好。
看著李治焦頭爛額、滿心憂慮,但神情中又帶著些得意跟自豪的樣子,武媚哪能不知道?
陛下煩得是朝堂臣子對吐蕃的意見不統一,沒有一個讓他滿意的政令。
得意的:自然就是他那兒子,單槍匹馬,僅靠四五萬人,就在吐蕃殺了個一進一出,非但毫髮無傷,反而殲滅吐蕃近三十餘萬人。
並且直搗黃龍,一舉攻破佔領了吐蕃的王城——邏些城。
武媚把茶水給李治放在桌邊,淡淡說道:“或許您可以詢問下李義府、許敬宗等人的意見,他們與李弘相處時間長,或許能夠揣摩出一些李弘的意思?”
“哼!這是讓朕做主呢,還是讓他李弘做主?朕難道還得揣摩他李弘的心思不成?難道這件事兒朕就不能做主了?是他李弘的功勞又如何?”李治重重的拍了下桌子,冷哼道。
朝堂上官員如此,回到後宮,皇后也如此!難道朕就不能決斷此事了!
武媚好笑的看了一眼李治,恐怕連他自己都沒有發現,他生氣的原因,既是朝堂上無法給他一個決議。
也是因為他自己,不知不覺的在揣摩,李弘到底下一步想在吐蕃幹什麼?
誰都清楚,如今李弘身在萬里之外,要是下的旨意,讓那個小兔崽子不滿意,誰知道他能折騰出什麼事情來?
這不比其他事情,如果李弘的行動,與大唐皇帝陛下所下的旨意相悖,這不單讓大唐皇室顏面盡失,更會弱了大唐皇帝九五至尊的威嚴。
看著李治哼哼唧唧,龍顏烏雲密佈的樣子,武媚起身走到身後,溫柔的揉捏著雙肩,說道:“既然如此,不如就讓李弘自己做主就是了。至於文成那裡,就以朝堂不能以一面之辭,來決斷李弘破吐蕃之事為由相拒,如何?”
“那弘化那裡又該如何是好?難道真讓李弘辛辛苦苦打下來的疆土,在奉送給奴曷缽?要是那樣,李弘還不得瘋了?”李治的怒氣稍稍消了些,但依舊是沒好氣的說道。
“此事就以我大唐剛破大非川不久,萬事皆在完備當中,而吐蕃陳兵邊境數十萬人,深恐他們反撲,此事不宜現在商討,待大局定後再行商議。”武媚淡淡的說道。
這幾年,李治的身體確實是大不如前,如今李弘又不在身邊,朝堂之事,大部分時間,都是李治拿到後宮與自己商議。
與其說是商議,不如說是李治拿來讓武媚幫他決斷。
虛弱的身體讓李治無法超負荷的處理政務,甚至有時候,坐在桌案後面,在處理政務的過程中,竟然不知不覺的睡著了。
李治的頭緩緩後仰,輕輕的靠在武媚胸前的高聳上,閉著眼睛讓武媚幫他減緩額頭的疼痛。
過了好一會兒說道:“弘化之事可依你的提議,明日下旨便是。至於吐蕃一事兒,還需再等等,文成的信都到了,難道他李弘的信還沒有到?等等看這幾日會不會有李弘的摺子呈上來吧。”
“他要是想上摺子,早就上摺子了,還會等到這個時候?昨日白純進宮與妾身商議太乙城商事,還說因為許敬宗病重,昨日還收到了李弘的太子書令呢。”武媚抱著李治的腦袋,雙目無神的望著門口那株樹,懶散的說道。如果您中途有事離開,請按CTRL+D鍵儲存當前頁面至收藏夾,以便以後接著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