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丁克最近很開心,這一點全隊都能看出來。
剛剛結束的荷蘭杯半決賽,以“老頭”和“孩子”的混成隊伍出戰,竟然一路殺進了決賽。
這個成績不可謂不好,雖然過程中沒有碰到阿賈克斯和費耶諾德,但是也真刀真槍地幹掉了幾支志在盃賽的荷甲球隊。
想想球隊第一場盃賽和一支荷丙球隊在半場時間內平分秋色的稀爛表現,再到和全副武裝的威廉二世隊剛了120分鐘,最終在點球大戰中取勝,這等於又培養了一支荷甲球隊。
面對老頭使用新人,還能激發老將第二春的表現,荷蘭媒體帶來一致的褒獎,哪怕是兩家死敵的喉舌媒體都連稱“厲害,厲害”。
在他的球隊裡,39歲的丹麥左後衛海因策煥發了不知道多少春。羅本後來才知道,希丁克的教練生涯在埃因霍溫隊剛起步的時候,海因策就在球隊了,當時老頭還是個助理教練。
怪不得丹麥老將的百米速度都快退化成小學生水平,還能得到完全的信任,原來是老相識。
除了能讓老將發光,希丁克對於年輕人的塑造能力也得到了媒體的一致認同。
羅本、凱日曼和亨特拉爾這些年輕球員幾乎在一年時間同時大放異彩,再加上埃因霍溫隊在聯賽中的表現,讓阿賈克斯隊裡年輕人的光芒一時間都暗淡了下來。
老頭兒這些天有事沒事就給大家講講自己的人生故事,羅本在他的話裡劃了不少重點。
他講的是人生故事,可不是執教經歷。
人生中有執教經歷,還有不少其他故事,這就有不少意味了。
有人生經歷的人都知道,20歲以後就很難再交真正的朋友了。
並不是說人隨著年齡長大就世故了,社會了,不真實了。
哪怕遇到一個社會經歷特別簡單,特別真實的人,你使勁全身力氣恐怕也走不進人家的心裡。
後來的經歷能充實一個人,但是很難覆蓋最初的記憶。
成長環境不一樣,價值觀也不一樣,碰到真正當你是自己人的同事得靠運氣。
希丁克的表現在向大家釋放一個資訊,他已經當大家是自己人了,所以才會給隊員們分享自己的人生經驗。
要知道剛來俱樂部的時候,老頭可是從來透露工作之外的任何資訊。哪怕在激烈球隊的時候也只會拿在韓國隊的故事舉例。
這種故事就是換了外衣的屌絲逆襲,癩蛤蟆大口吃天鵝肉,目的就是激勵球隊,灌些雞湯。和那些勵志故事相比,唯一的不同就是更有代入感。
這樣的故事就是論文裡的論據,用來給大家證明拼了就有可能贏。
可現在就不同了,老頭把自己在土耳其和皇家貝蒂斯的見聞都拿來說事了。
要知道他在這兩個地方可都碰的灰頭土臉,這些事都是他不願意提及的沉痛往事。
哪怕是現在主要競爭對手嘴炮的時候都提起來都要掌握分寸,說不好可能就是不死不休的事。
老頭這兩天自嘲的時候把這些“黑料”都搬了出來,很顯然對於這支球隊的感情正在升溫。
當然,老頭的用意並不是所有人都能聽懂,羅本敢保證,球隊裡那些20歲出頭的二哈們多數笑完就完事了,等他們到了自己職業生涯末期的時候也許才能琢磨出來點意思。
比如亨特拉爾這個二貨,每次都笑得沒心沒肺,聽了什麼事就知道傻笑,這讓羅本有點懷疑這傢伙是不是也被人穿越了,而且被一個傻子穿越了。
就連範博梅爾這樣的老油條也只能聽個懵懵懂懂,不停地向未知的方向上領會精神。
作為球隊的助理教練,安頓.簡森就十分重視希丁克的每一次分享。
當然,老頭也不是每天都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圍成一個圈講故事,也就是遇到合適的機會講幾分鐘,畢竟這些愣頭青又不是他的孫子。
不過安頓.簡森的覺悟顯然要比其他人高不少,羅本發現自從老頭出現講故事的跡象之後,他就養成了隨身帶筆記本,記錄人生心得的習慣。
如果不是怕人誤會,估計這傢伙都可能錄音筆不離身。
而作為球隊的活化石,海因策的反應則顯得投入很多。每當希丁克講述自己經歷的時候,他總是一副很想享受的表情,遇到自己瞭解的事情還能適時地補充兩句。
從希丁克碎片式的講述中,羅本發現老頭和俄羅斯的石油大亨,經融大鱷們早年就有淵源,怪不得埃因霍溫隊這一波隊員切爾西隊有首先挑選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