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想見識見識蒙古上單……
海選賽不是正式出征,所以騰竟官方並沒有安排太多的宣傳。
<e、掌盟這一系列渠道的大圖公告,放上國家隊的合照而已。
沒安排採訪,沒製作宣傳片,更沒有配套的跟拍。
算是不溫不火、中規中矩。
走了個面子上說的過去的過場。
但對一部分觀眾,尤其進入過全國、區域,包括省、市級比賽的高水平玩家來說,亞洲運動會,即便還處於第一階段的海選,也顯然是不折不扣的電競盛事。
所謂樹活一張皮,人活一口氣。
電子競技從被視為洪水勐獸的‘網路牙鳥片’一步步走到今天。
錢,有了。
成績,有了。
英雄聯盟專案一直被韓國隊壓在身下的惡氣,也出了。
問題是,總感覺還差一點點。
這一點點是什麼?
是理解。
是承認。
是主流社會的接納與尊重。
一直以來,老一輩都對電競行業帶著很深的誤解和成見。
提出了遊戲會影響學習,扼殺未來的棟樑,最終只有極個別人能功成名就,其他全被耽誤了等一系列說法。
對於這種……
先想想看,沒有網路遊戲的年代,有沒有同樣的背鍋俠?
再想想看,傳統體育需不需要天賦?
是不是隨便打打籃球就能進nba?是不是隨便跑跑田徑就能進百米十秒?是不是不需要六七位數的敲門磚就能進足球隊?是不是必須具備專業場地和高價格護具才能接觸的專案不叫貴族運動?是不是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營養、後勤、教練支援,能隨便練出名堂?
這不是開玩笑麼!
借用一句評價數學的話:你看見一個大坑,很深,底下好多人正在努力往上爬,這是坑;你看見一個懸崖,沒有底,只有幾個神仙在空中飛,這不叫坑。
——有幾個傻子不會飛就往裡跳啊!
相較之下。
電子競技的天賦只需要一年半載就能體現,甚至能透過直播、代練、陪玩等渠道變現,讓很多天賦不過泛泛之流的玩家從行業中賺到了足以湖口的薪資。
對身體的傷害也輕的多。
沒聽說打電競每年癱瘓一千多人,更沒聽說電競行業時不時就熬到猝死。
門檻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