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高抗荷駕駛艙設計
本體固定武裝:
1.ADP(Air—Defensive—Pod)攔截火箭發射系統,胸前部裝甲內配置,備彈8發
可選擇武裝:
1.試做型輻射波動炮
2.360毫米火箭炮
3.680毫米對艦實彈炮
4.三聯裝560毫米重型反艦火箭發射器
5.110毫米加特林機炮
6.90毫米加特林機炮
7.180毫米無坐力炮
8.MDRL(Multiple—Dispersive—Rocket—Launcher)多聯裝炸裂型火箭彈發射器
9.光束加特林
10.對艦用附著型電漿*
11.“水蛭”,對戰艦人員殺傷用吸附火箭
12.自走型等離子火焰噴射器彈射裝置
13.金屬風暴武器吊艙
14.LRSW(Long---Range---Shockwave—Warhead),長距離電磁震盪波火箭
機體解說:
以扎夫特武器設計局為輔助,第17獨立大隊的技術人員為主導,為17獨立大隊的“外來人”而設計的強襲用MS。
機身材質保持著隊內廝殺時使用的低廉的高張力鋼,只是在Wild—Flug上重要的骨架和關節點均採取E碳鑄造,以增強其在被敵方第一波攔截火力命中時能繼續執行任務的能力,在設計上完全將駕駛員的生存問題拋在腦後,是以在徹底失去行動能力前將彈藥全部傾瀉到敵人腦袋上的低成本強襲機設計。
以低成本為前提,機身塗有扎夫特淘汰的抗光束塗層,不能抵消粒子束的轟擊,但是能保證裝甲不被貫穿,攜帶的幻象電池組在機體前方的錐形範圍內,可以張開30秒的突擊幻象力場,儘可能的偏轉敵方的光束轟擊。
雖然17大隊的駕駛者都是強化到極限的強化人,駕駛艙依然有保護他們能清醒的攻擊的抗荷設計,包括可轉向的座椅,覆蓋身體的抗壓薄膜,以及保護心肺的藥物注射系統。
機體本身以扎夫特最老的Ginn為主體,但是已經看不出Ginn的樣子。
首先是頭部取消了脆弱的獨眼滑軌攝影機,且削弱其重要性,即使得機體的頭部被擊毀的時候,駕駛員可以迅速轉向附屬感測器,從而不出現沒了頭就等於失去戰鬥力的地步;狂野飛行的感測器被設計成躲在三層金屬網格後無數的小型攝影機的設計,頭部的角被大大的加長,成為大功率生體感測器探針中的一個。
胸部,腰部,群甲皆加裝了厚重的裝甲,背部裝有自帶燃料槽的熱核火箭噴射器以及有可以伸出式樣的向量噴射口;腿外側,小腿部,腳掌,都加裝了小型噴射器,機體的轉身時間只有1.2秒。
機體沒有固定武裝,所有的武器也不攜帶預備彈藥基數,武器使用後都隨時可以捨棄,通常是雙手,雙肩,兩腿側都攜帶武器,強調對於敵艦的瞬間殲滅以及針對敵MS叢集的殺傷性,以及成本。
17獨立大隊還私自設計並且配備了兩種武器,分別是在擊穿敵艦裝甲後可以放出神經氣體或者次聲波用來殺傷敵艦人員的“水蛭”火箭;以及可以自主行走並且用高溫電漿攻擊的蜘蛛型機器人彈射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