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帝堯去世以後,帝舜就打算在政治上作一番大的改革,他大膽起用帝堯時期的一些大臣。比如:皋陶、契、棄、伯夷、夔、龍、垂、伯益等人,帝舜對他們都加以重用。
帝舜見治水的大臣伯鯀死了多年,也沒人能將水災制伏,眼看水患遲遲不能消除,他就一直為此事發愁。於是,帝舜便來徵求大臣們的意見。
帝舜道:“各位賢臣,目前水災嚴重,你們看看誰能治退這洪水。”
大臣皋陶就推薦了姒禹道:“堯帝,聽說伯鯀死後留下個兒子叫姒禹。姒禹是伯鯀的兒子,但是他比父親的德行能力都強的多。他這個人為人謙遜,待人有禮,做事認真,生活也很簡樸,是個非常值得信任的人。”
帝舜道:“對於姒禹這樣的人,我們不能因為他是伯鯀的兒子而輕視他。我們要讓有能力的人儘快將洪水治理好,所以,我決定將治水的大任交給他。皋陶,你現在就派人去請姒禹到都城來一趟吧。”
帝舜早已通知姒禹來帝都議事,卻遲遲不見他到來,何況各地水災還接連發生,這不免讓帝舜等得心急。這天,姒禹終於趕到帝都來覲見帝舜,帝舜立即召集文武大臣舉行隆重的歡慶大會。
會上,帝舜道:“各位賢臣,目前洪災氾濫,天下百姓深受其苦。現在,我們終於找到了能夠治理洪水的人,他叫姒禹,是伯鯀的兒子。但願姒禹能夠繼承他父親的遺願,能將天下的水災治理好。請問姒禹,你有能力和辦法將當前的洪災治理好嗎?”
姒禹道:“舜帝,姒禹知道,當年我父親只是用任勞任怨的一股闖勁來治理洪水,可他並沒有得到最好的治水之法,所以他會以失敗告終。但是,姒禹卻悟出了先父治水失敗的原因。況且臣還有天神助力,並得到了一部叫作《河圖洛書》的奇書。這就是臣要最終消除水害的法寶,所以說,臣對完成治水大業信心十足。”
帝舜滿意地道:“這樣甚好,可是,姒禹治水至少也要有幾位幫手才行啊,這要用誰來幫他好呢?”
伯益道:“舜帝,就讓臣來幫助他吧。”
帝舜想了想道:“既然伯益提出來要幫助姒禹,說明大家還是希望早日將水害清除,這很好。各位賢臣,我想借這個機會明確大家的職責。因為當年堯帝並沒有對大家的職責進行明確分工,現在,我就重新任命大家的職位吧。希望你們在各自的崗位上,能夠更好的為天下人服務。”
大臣們一聽,都聚精會神地等待帝舜的任命。其實,帝舜心裡早就將這事盤算很久了,他便讓文臣龍去將準備好的文書拿來。
帝舜看一眼文書,他就讓龍來宣讀旨令,龍道:“大臣姒禹聽命,你的職位是擔任司空。司空,你要以治理好天下水土為職責。因為你的使命就是使水土無患,使天下太平;
大臣棄聽命,你的職位是擔任后稷。后稷,你的使命是掌管農業。你要將農業發展起來,使天下人人吃飽飯,如果有人捱餓,這就是你的失職;
大臣契聽命,你的職位是擔任司徒。司徒,你的使命是推行教化。你要教化民眾以: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這五種美德來規範各自的行為。這樣,我們的社會才能夠安定和平。
大臣皋陶聽命,你的職位是擔任‘理士’。理士,你的使命是執掌刑法。你要根據犯人罪行輕重,來決定對他們的量刑處理。對罪行較輕的犯人要給以寬大處理,對罪行較重的犯人要進行嚴加懲治。
大臣垂聽命,你的職位是擔任‘共工’。共工,你的使命是掌管百工。你要負責將各種工匠的新鮮發明和固有技術,進行廣泛推廣,以使百姓早日將先進技術廣泛應用。
大臣伯益聽命,你的職位是擔任‘虞’。虞,你的使命是掌管山林。你要將天下的所有山林、土地、山川、河流、湖海,全部掌管起來,以使我們能夠全面的掌握天下資源。
大臣伯夷聽命,你的職位是擔任‘秩宗’,主持禮儀。你的使命是讓人們不忘祭祀祖先和神靈,讓人們人人懂得長幼尊卑之間該遵從的禮儀和禮教。
大臣夔聽命,你的職位是擔任樂官,你的使命是掌管音樂和教育。你要鼓勵人們學習音樂知識,教授人們識別樂曲韻律,指導人們用歌舞娛樂生活。”
龍宣讀到這裡,帝堯又接下來宣道:“大臣龍聽命,你的職位是擔任‘納言’。你的使命是負責釋出天子的命令,收集民眾的意見和建議,以及來自不同階層的不同聲音。
各位賢臣,任命就到這裡,我們要不負天下重託,齊心協力將天下治理好。我建議從今天起,在座的每位大臣,你們要在龍的監督下,每三年考察一次政績。然後,我們再由三次考察的結果作為參考,來決定對每位大臣的提升或是罷免。那麼,各位的成就我們就拭目以待了。”
帝舜言罷,大臣們都在心底捏了一把汗,姒禹心說:“還是帝舜厲害呀,給我們每個人頭上都砸了一大宗任務,我們肩上的擔子可不輕啊?這到最後還要考核一次,看來是不幹好都不行啊。”
就在大家竊竊私語的時候,帝舜又道:“各位,在姒禹治水期間,我們只派伯益一人前去恐怕不行。我看這樣吧,就讓后稷、契、皋陶幾位大臣都去輔佐他吧。”
幾位大臣聽到點名,便紛紛站出來表示願意服從帝舜的命令。然後,帝舜高興地在宮中擺開筵席,犒勞大臣們,讓他們往後要好好為國效勞。
大禹得到幾位好幫手,真是如虎添翼,他心中自是高興無比。
於是,姒禹在席間就拜託大家道:“各位先臣,往後我姒禹就仰仗大家了,我們就一起跋山涉水,一起穿山越嶺,一起不畏艱辛,從此來一場轟轟烈烈的治水之旅吧。”
治水一開始,后稷就問姒禹道:“姒禹,目前水災範圍這麼廣,我們要從哪裡著手呢?”
姒禹就對大家道:“各位,我們現在的任務,就是先分別把整個黃河及其流域的所有支流,包括每條大支流的源頭、上中下游的流域分佈、河道走向、地形地勢情況都大致考察一遍。我們還在重要的地段堆積石頭或砍伐樹木作為標記,以便於治水的時侯用作參考。”
伯益道:“看來,姒禹的意思是讓我們以黃河為中心,對治理水災做一個初步的計劃。”
姒禹道:“伯益,你說的很對。此外,我還想讓你將我們考察期間與治水過程中的所見所聞一一登入在冊。你要將我們所行之處的名山大澤,山河脈理,金玉礦藏,鳥獸蟲漁,八方民俗,殊國異域,土地長短,海外異物,物類善惡,八荒奇景,地方風情,奇特物產,都統統記錄下來。”
於是,伯益就遵從姒禹的建議,對他們考察期間的所有物種和所見所聞都記錄了下來。(後來,這些記錄被後人整理成一本奇書,曰《山海經》。)
大家在大禹的帶領下,他們親臨各地,走遍了天下所有的高山大川,對各地區的地質構造都有了詳實的瞭解,所以一切盡在他的掌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