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當慶都從美夢中醒來的時侯,她卻意外發現身邊有一張沾滿腥臭唾沫的畫兒。那上面畫著一個赤紅色臉龐的人的畫像,
只見畫上的那個人,他長著一個大臉盤,他的臉型上額清瘦,下腮豐滿,他披著一頭黑黑的長髮,他的眉毛又粗又亮呈八彩顏色,他的臉上滿面紅光,神采奕奕。她再一看,卻見那畫上還寫著一行字:“亦受天佑”。
慶都捧著畫端詳了很久,她都不捨得放下。因為她覺得畫上這個人好親切,好帥氣。於是,她就將這幅畫偷偷藏了起來。
從此以後,慶都就懷孕了。懷孕後,慶都在丹稜住了十四個月,生下了一個兒子。慶都見兒子長得好面熟,便拿赤龍給她留下的圖看。哎呀!怎麼這麼怪?原來兒子的面目跟圖上的人是一模一樣。
慶都生了兒子,伊耆侯就趕忙派人去帝都告訴了帝嚳。帝嚳得知慶都給他生了兒子,他非常高興,便決定立即啟程去看望她們母子。可是,恰在這時帝嚳的母親去世了。
帝嚳是個孝子,母親在世的時候,他總是盡心盡力照顧左右,現在母親去世了,他心裡十分難過。這時的帝嚳,已經無暇再顧及慶都和兒子的事了。帝嚳為了盡到做兒子的本分,他在母親墓前一直守孝三年。
帝嚳遲遲不來接兒子回去,慶都便帶著兒子住在了孃家,直到她把兒子撫養到十歲的時候,才將兒子送回到他父王的身邊。
帝嚳給這個孩子取名叫作“堯”。堯姓“伊耆”,號“放勳”,堯也就是後來的“帝堯”。他也正是玉帝的兒子金龍投生。因為放勳小時候住在外祖父伊耆侯家的緣故,因此人們也叫他“伊耆氏”。
放勳的父親帝嚳在離世之前,早就已經病魔纏身,他見自己不能執政了,就將兒子們叫到身旁。帝嚳一生共有五個兒子,他們依次是:長子摯,次子棄,三子契,四子堯,五子臺璽。
最後,帝嚳考慮再三,還是將帝位傳給了他的長子摯,帝嚳禪位不久就去世了。其實,摯有勇無謀,做事平庸,他並不是一個善於執政的人。
自從帝摯即位以後,他便重用親信,貪圖享樂,致使萬民叛離,天怒人怨。又加上連年災害頻發,動亂四起,更加重了民眾的不滿情緒。
當帝摯執政到了第九個年頭,整個朝政已是一片混亂。又加上中原域內的廣大地區連年水災,北方大部也同樣遭到了洪水的襲擊,這讓帝摯感到措手不及。
但是,放勳見北唐國也遭受了大水災,他就帶領當地民眾堵水築壩,疏通河道,排澇救災。他們經過幾個月的不懈努力,終於戰勝了洪魔,奪得了農作物的大豐收,使北唐國成為當時的富裕之邦。
這時,許多外地災民聽說北唐國民富糧豐,他們就紛紛逃往北唐國向放勳求助。放勳以慈悲為懷,他無私地救助各地災民,贏得了萬民的敬仰。
而帝摯面對這個爛攤子,他卻躲在王宮裡只管享樂。後來,他見水澇災害引起了廣大民眾流離失所,大量死亡,他才覺得沒有能力救助他們。
民眾們見沒有活路可走了,他們就聯合起來造反,帝摯這才知道了事情的嚴重性。他見整個國家確實支撐不下去了,就只好把帝位禪讓給了自己的兄弟放勳。
放勳,也有人也叫他“唐堯”。因為他小時候,一直住在他外祖父家的“北唐國”裡(今山西臨汾),所以那時的人們就叫他唐堯。
唐堯到了十三歲的時候,他又因為輔佐帝摯有功,便被分封到了“陶地”(今山東定陶);在唐堯十五歲的時侯,帝摯又改封他去了“唐地”(今河北唐縣)。所以,後來的人們也將唐堯叫作“陶唐氏”。
在唐堯十八歲的時候,他因為救治災民有功,人民也很擁戴他,他就代替長兄摯成為了部落聯盟的首領。然後,唐堯便將帝都建在了“蒲阪”。
帝堯的父親帝嚳親政的時候,祝融危禍人間,致使十日並出。那時大地似火,天乾物燥,民不聊生。虧得后羿射日,天下才得以安定。
而到了帝堯的長兄帝摯親政的時候,共工又起來興風作浪,以致陰雨連綿,大雨下個不停,致使山洪爆發,大河奔騰,洪水淹沒村居田園。人民為躲避水災,只得攜兒帶女顛沛流離。
對於連年的水患,帝摯想破頭皮也找不到治理的好方法。當他實在無計可施的時候,才不得不考慮將這個讓人頭疼的包袱扔掉。摯思來想去,也只有唐堯有這個扭轉乾坤的能力。於是,帝摯就把這一爛攤子撂給了堯。
帝堯那時候也正是血氣方剛的好年華,他看著很多災民被洪災折磨的焦頭爛額,他也很著急。因為,他心裡早就裝著人民的疾苦。於是,帝堯沒日沒夜地思量對策,更多的時候,他還是親自到民間,走訪那些受害的民眾。
一日,帝堯來到“仙洞溝”的“姑射山”巡察。他忽見一女子肌膚生得嫩若冰雪,體態輕盈婀娜多姿,嫣然一個綽約仙子,她正凌空飄然向一座仙洞飛去,這讓帝堯心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