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成子說罷,他便將拂塵一揚,乘著仙鶴凌空隱入雲霞之中。黃帝聽罷悵然若失,他望望崆峒山,再想想仙師所說的話,心中不由一陣酸楚,淚水竟然奪眶而出。
嫘祖見黃帝潸然落淚,便過來勸阻黃帝,可黃帝想想這不遠千里而來,卻這樣空手而歸,就越發的激動起來。淚水順著他的臉頰如泉湧一般流淌下來。
黃帝在那裡站的久了,在他落淚的地方就生出一眼清泉。泉中的小石子兒碧綠晶瑩,就像黃帝的晶瑩淚珠,有人就把這眼清泉叫做“凝珠泉”或“琉璃泉”。
黃帝雖貴為天子,但很多年後,他還是很想再去拜訪廣成子。這次,他想單獨一人再上崆峒山拜師學道。於是,黃帝告別了御妻嫘祖,獨自騎馬就去了崆峒山。
一路上,黃帝放下身段,跋山涉水風餐露宿,沒有吃的他就採路邊的野菜充飢。有一天,他終於來到了崆峒山下。就要見到心目中的尊師了,黃帝心裡也有些忐忑不安。
這天,黃帝正在崆峒山下尋找上山的道路,忽見前面過來一位赤發赤須長髯的老人,黃帝便恭立道旁,給老人施禮讓路。
老人看看他,微微一笑道:“不錯,能學會謙恭,始能求真。這樣很好,很好!”
黃帝趕忙上前道:“請問長者,您知不知道,哪條道路可通往崆峒仙界?”
長者把黃帝略一打量,隨口吟道:“仙凡本無界,只在心上分,不惜膝行苦,一誠百道通。”
沒等黃帝回過神來,老者卻倏然不見了。原來,這位長者正是廣成子的朋友赤松子。赤松子是想讓黃帝放不下帝王架子,多吃些苦頭,好討得廣成子向他傳授至道。因此,赤松子才這樣指點黃帝的。
黃帝回味著老人所吟的詞句,“仙凡本無界,只在心上分,不惜膝行苦,一誠百道通”。喔!這或許是說:只要有誠心,就能求得真仙至道;只要不惜屈行之苦,就能找到通往至道的路徑。
黃帝再想想第一次見到廣成子時,他那威嚴的面容,不禁心中頓生敬意。 他便在山下整理好衣衫,決心以膝代步,爬上崆峒山。
黃帝恭恭敬敬的一步一跪,一步一叩首。直到鞋磨穿、腳磨破,寸步難行時,他的膝蓋也磨破了。當他膝行到半山腰時,早有玄鶴童子報與廣成子,廣成子卻視而不見。
廣成子見黃帝很虔誠地跪著來到自己面前,他心裡就有些說不出的欣慰。黃帝一見到廣成子,又向他再三稽首膜拜。他請教仙師修身養性之法,請求他傳授修煉至道的方法。詢問他如何才能達到長生不老之道,
廣成子先用讚許的目光打量他,再回道:“這個問題你問得很好。”
隨即,仙師又以平緩的語氣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汝心,無搖汝精,存神定氣,乃可長生。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汝將守形,形乃長生。”
廣成子說到這裡,接著又講了他如何修身養性的事。
聽到這裡,黃帝便道:“仙師教誨,軒轅頓覺心明眼亮,豁然開朗。您的道法博大精深,軒轅定當一字一句銘記於心。”
廣成子看看黃帝又道:“黃帝,你雖然是世間的君王,但在我這裡,我不管你是帝王還是平民,都不會對你另眼看待。人們只所以來這裡,是因為來這兒的人都是一心向道之人。所謂向道,就要吃苦,只有肯吃苦,才能得到你想要的東西,明白了嗎?”黃帝頻頻點頭。
廣成子頓了頓又道:“什麼是道?所謂的道也有很多種解釋,但總的說來,道就是我們想要突破的一種釋然情懷。修道所達到的最高境界,就是心中一片空漠,既看不見什麼,也聽不見什麼。凝神靜修,才會使肉體潔淨無邪,心神清爽如玉。修道的同時要注重內心的修養,排除外界的干擾。只有不讓過多的世俗敗壞你的真性,才能讓道將你引向無窮之門,遊於無極原野。才能讓道使你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共存。”
黃帝不愧為黃帝,他聰明睿智,心腦一點就明,悟性極高。又加上他不怕吃苦,虛心向道,很得仙師賞識。經過一段時間的修煉,見黃帝早已參透道之根本,廣成子這才認同黃帝的修行,收他為弟子。
又經過幾年的修煉,黃帝的道行進步很大,廣成子很滿意這個弟子,便決定讓他下山。
臨行前,廣成子問黃帝道:“黃帝,你已學有所成,我決定讓你回去,繼續領導教化華龍民族尋找幸福根源。不過我想問你,你此次前來,還有什麼心願未了?”
黃帝拱手道:“師尊,我這裡有一件上等的寶物,是伏羲大帝傳給我的伏羲寶劍。此物十分珍貴,我至今收藏,但因沒人真傳,我也不會使用,不知師尊能否賜教?”
黃帝說這話其實瞞了一些實情,他把當年伏羲大帝教他劍法的事隻字未提。廣成子接過寶劍,見的確是件稀世珍寶,便有些愛不釋手。
他抬頭看向黃帝道:“所謂劍者,佩之神采,用之迅捷,攜之輕便。劍之骨氣,在於鋼強,在於銳利,在於不屈不撓的尚武精神。持劍之人,首先要不欺無辜,不畏強暴。以劍之魂,弘揚正氣;以劍之力,崇尚和平。對侵犯和平的邪惡勢力,要不依不饒。對受到威脅的和善之人,要加以保護。你只要記住這些,我就將我至聖劍法的無尚劍道傳授給你。”
廣成子一番高談大論,讓黃帝心胸豁然開啟,在廣成子的親臨指導下,黃帝的劍術武學都進步很快。又經過幾年的學習,武林實戰的劍之道術已被黃帝學的滾瓜爛熟。
在與師尊的切磋當中,師徒倆的劍術也已不分高下。廣成子十分滿意這個弟子,便打發黃帝下山繼續去治國安民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