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黃帝統一了中華各部落之後,他任人唯賢,知人善任。他還提拔培養了一大批有特殊能力的人,並將他們分別安排到不同的崗位上去。
那時,黃帝整天忙於事務,整個國家該管理的事情又實在太多,這麼多的事務黃帝怎麼也管不過來。因此,黃帝就根據各位大臣的才幹進行分工,讓他們專人專項專門管理各領域不同類別的工作。
最早的時候,倉頡是專門管理各部落進貢來的牲畜、五穀以及食物、器具等事務的。而倉頡發明了文字之後,黃帝就讓他做起了專門記錄宮廷諸多事件的御用文史官。
而對於倉頡以前所管理的事務,包括宮廷內外那些對多項事務的登記、計算,大小賬目的管理等工作,黃帝就派身邊的另一位大臣“隸首”來負責。
隸首做起了史官之後,他就與算數打起了交道。那時的算數,人們還都是沿用結繩計數和伏羲發明的數字計數等方式來進行計算的。
隸首透過很長時間的實踐,覺得小數目可以用數字來計算,數目大時並不方便計算。於是,他就試著用小木棒、小石子、鮮果核、小蚌殼等這些東西數數來計數。時間長了,卻經常會出差錯,這讓隸首非常煩惱。
有一次,有一隊獵手集體狩獵,他們交回了七隻山羊。而他們報數的時候,隸首卻聽成了一隻山羊,他當即就在草繩上打了一個結。
第二天,獵手們又交來了六張狐皮,這次隸首又聽錯了,他竟記成了九張狐皮。隸首到倉庫裡拿東西的時候,卻見狐皮只有六張,於是就去找獵手們對質。
獵手一翻記賬的草繩,才發現隸首記得亂七八糟,他將昨天的獵物也記錯了。他們就以為隸首偷偷將獵物私吞了,因此對隸首也十分不滿。
幾個獵手氣嘟嘟的去找黃帝評理,黃帝趕緊來對證實物。這一檢查才發現,獵手們說的七隻山羊,六張狐皮一點沒錯,黃帝就批評隸首做事不認真。
氣得隸首想撂挑子不幹了,黃帝怕是冤枉了隸首,又趕緊回來瞭解情況,這才知道隸首的事務太多,一時忙不過來,聽錯記錯也有情可原。於是,黃帝只好又給他機會,讓他改正。
而隸首見每天經手的事情太多,每天出出進進的實物數目也越來越亂。萬一打錯繩結,就要引起人們的誤解,那些本來沒有的虛報冒領的事情,還常常讓黃帝大為惱火。
隸首想:這可怎麼辦?要想做好工作,我就得想辦法改進目前的工作狀況,找一種比較容易的計數方法,來進一步將工作做好才行。
這樣的苦惱,曾經困擾了隸首很長時間。因為那時的人們,雖然也懂得十一為十,十十為百,十百為千,十千為萬的數目進位規律。但是,他們只懂得口頭算數,當時並沒有特殊符號來表示這些數字的大小,這就得想辦法先將這樣的符號造出來。
一天,倉頡就要正式上任文史官了,他便來將以前的賬目與隸首進行最後的交接。隸首就抓住機會向倉頡請教,他打算讓倉頡幫他將一到萬的數字用特殊的符號表示出來,以方便使用。
隸首恭恭敬敬地道:“倉頡,我想請教你一個問題,你能不能幫我造幾個數字?就像你造的文字一樣,幾和幾一看便知。”
倉頡道:“怎麼不行!隸首,既然你是專門負責計數的史官,我看我們還是共同研究一下吧。來!我們就先從一到十,這十個數字開始研究吧。”
“倉頡,就聽你的,你說我們要怎麼做?”
隸首在問話的時候,倉頡已對隸首手中拿著的那一把小木棒打起了主意。
倉頡道“隸首,咱何不將你手中的這些小木棒拿來先研究研究啊。”
隸首拿起一根小棒棒就豎著放在了倉頡的面前。他又指著地上的棒棒道:“就這一根小棒棒它怎麼能表示數字啊?”
“隸首,你這就不懂了,你拿的這根小棒棒不就代表‘一’嗎?你看,我們在地上豎著畫一條道道,我們就叫它‘一’吧。”
“那‘二’呢?”
“兩條就是‘二’嘛。”
“那‘三’呢?哦,我知道了,三條就是‘三’。”
“隸首,算你聰明!”倉頡笑笑。
“倉頡,‘四’呢?‘四’條也是四嗎?咱這還叫研究嗎?直接幾條表示幾就得了,一百條就是一百啊。這不,這樣的數字,還是跟沒造一樣啊!”
隸首說著,哈哈自嘲起來,他將一整把棒棒丟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