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千陣正準備讓郭相群部回撤,放棄殲滅馬陸兵鎮一部的計劃,只求向北驅逐馬藩大軍,以奪取攻打上野郡城的前進之地,沒想到班伯文出乎意料的動了。
管弘指揮近兩個軍的兵力出郡城東北,往東南方向壓迫馬陸兵鎮,像是驅趕這一鎮兵馬靠向雄鷹嶺大軍方向。
確認馬陸陣亡後,加上陸陸續續傳回的雄鷹嶺用兵情況,管弘連夜給班伯文分析形勢,認為被四面圍困的郡城守到現在已近強弩之末,如果不能爭取外部形勢的變化,上野郡的出路在哪裡?戰術核武失去,也需要交代,不爭取扭轉不利局面怎麼交代?
馬陸是馬驍駿堂兄,是馬家的重要人物,馬藩必報此仇,與馬藩的戰爭根本無法避免。長樂郡在孟藩的攻擊下岌岌可危,一旦失守,孟藩騰出手與馬藩再次東西夾擊,大人自問,咱們能守多久?
雄鷹嶺看起來想借勢擊潰馬陸一鎮,以解來自馬藩的威脅,咱們何不順勢而動,與雄鷹嶺夾擊馬藩,爭取將這股力量殲滅在上野郡東部區域,至少重創,重奪咱們失去的上野郡地盤。
一旦長樂郡失守,西面只有一個倉平郡,這是一個防禦能力不如長樂郡的地方,無法抵擋兵強馬壯的孟藩,劉將軍肯定不會率兵往西撤退,最後可以選擇的唯一退路,只有易守難攻的上野郡。
但是,一旦長樂郡的殘兵敗將往上野郡運來,區區郡城,咱們養得起這麼多兵馬嗎?物資彈藥能支撐咱們打多久?只有恢復失去的上野郡地盤,咱們劉藩才有翻身之日,否則就是坐吃山空,坐等滅亡。
咱們與雄鷹嶺共同圍殲馬陸兵鎮,雄鷹嶺的危機同樣沒有解除,還是要面對北部的馬藩,雙方打成這樣,已經很難罷兵。
以雄鷹嶺目前的實力,持續與馬藩鏖戰,則對我們不構成威脅,至少威脅比馬藩小很多,留雄鷹嶺在東線與馬藩對峙,作為緩衝,一旦劉將軍率兵退過來,咱們才有機會發起反擊,爭取在與孟藩的戰爭中取得勝利,再以上野郡為基礎,逐步恢復疆土,肯定比東西面對馬、孟這兩個大藩更有利。
總結起來就是:劉藩喪師失地無法逆轉,需要更多足以養兵的土地,死守郡城的同時,相機恢復失去的疆土勢在必行;相對馬藩,雄鷹嶺威脅更小,兩害相權取其輕。
班伯文覺得管弘的分析很有道理,削弱馬藩的同時,也不會改變雄鷹嶺與馬藩對戰的情況,他們還有機會往東走出去,當劉元和真正退過來的時候,才有立足之地,而不是困死在郡城,等待人相食。
他急忙聯絡劉元和,簡單說了自己的想法。
劉元和與吳壹商量後,同意出擊,反擊馬藩,儘量減少來自東部的威脅。因為上野郡確實是劉藩在長樂郡可能失守的情況下存在的唯一退路,沒有之一,必須為存續做準備。
班伯文采取的是與雄鷹嶺相似的戰術,讓管弘率軍驅趕馬藩大軍往東南堆集,讓他們和雄鷹嶺打,他則坐觀成敗,儲存實力,相機奪回失去的縣、鎮。
管弘剛一動,陶若先就假裝不敵,率所部往來豐郡西撤退,直接將北大門敞開。
陶若先部南側的一軍哪裡想到陶通知撤退後會直接丟棄他不管,往北面撤走,面對兩倍於己的劉藩之軍進攻,無有效工事依託,打的比較吃力,呼叫支援。
陶若先之前已經秘密派出親信兵馬越江挑釁,駐紮在上野郡北線的孟起所部在他北走時已動了起來,火炮齊鳴,戰鬥艇發起渡江攻擊,馬藩岸防兵奮起反擊,戰事擴大,時機剛剛好。
跟隨岸防兵,北撤的陶也急忙上報俞詠忻、馬楚,聲稱孟藩乘機出兵,渡江進攻,企圖渾水摸魚,詢問是否協防岸防兵。
現在上野郡東部區域的情況要多亂有多亂,發生什麼破事都不奇怪,俞、馬沒有懷疑,命他協助岸防兵防守,抵禦孟藩,很快就會組織兵馬支援。
不用你們吩咐,茅以哲的要求就是挑起戰事後,不惜一切代價阻擊孟藩,不讓孟藩摻和到對上野郡東部區域的爭奪中。
這邊打的火熱,他被管弘部短時間“擊敗”,致使管弘軍從他的防區殺向友軍的失誤就會變模糊,不是他的錯,是孟藩的攻擊太及時,兩藩幾乎同時出擊,他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不敵很正常,已經盡到了通知友軍的責任,其他則無能為力。
班伯文命管弘出擊,孟藩突然插一腳,一旦三方形成圍勢,意味著馬陸一鎮兵馬真的有全軍覆沒的可能,馬驍駿又猶豫了,朱希範讓他不怎麼放心,讓俞詠忻下令,命馬陸一鎮兵馬放棄往東與南丘郡會師,直接往來豐郡城方向撤退,在北線道路被封死之前,一定要跳出來。
這個命令一下,兵鎮各軍兵士都在罵,他們連夜連日奔波,從東往西,從西往東,現在又讓他們往北,來來回回折騰,時間全費在路上,就算咱們不是人,是畜生,也得讓咱們喘口氣吧,你說清楚,咱們到底該往哪裡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些罵罵咧咧的兵士們還不瞭解,兵鎮大部往西調動後,弱小又沒有心理準備的留守兵馬,根本抵擋不住連夜出擊的雄鷹嶺之軍,陣地、大營接連被突破,各軍斷後應對“騷擾”的兵馬也被衝散,各自為戰,現在只有零星抵抗,被全殲是遲早的事,上野郡河東縣已經落入雄鷹嶺之手,還有其他一些村鎮也丟失,曾駐軍鏖戰的南線區域已無法輕易返回。
為了逼朱希範一直做縮頭烏龜,向武指揮扶風軍攻打南丘郡西南的連溪縣城。
一旦縣破,就等於撕開了兵進南丘郡的西南門戶,朱希範果然上當,急忙收縮兵力保衛連溪縣,加強郡西、郡南防線,誰有空管你馬陸一鎮死不死、滅不滅。
大竹軍在邊牧指揮下往北奮進,趁馬藩大軍無序調動時接應上了郭相群,避免了黑竹軍被馬藩分割,也恢復了後勤供應通道,讓郭相群部轉危為安。
就在馬陸兵鎮開始往北調動時,黑竹軍停止了北進,郭相群指揮全軍往西搶佔要道、據點,準備攔截馬藩之軍。
與此同時,劉藩管弘也沒有往東南方向進兵,而是指揮兵馬沿著陶若先部南側東進,與郭相群相向而行,準備齊力封堵馬陸一鎮兵馬。
陶若先看似在為馬藩岸防兵協防江岸,其真正的目的是護住管弘側翼,避免孟藩或馬藩其他兵馬有可乘之機,等於是三個藩鎮各出一部,要創造在上野郡東部大地圍殲馬陸兵鎮的戰機,重創馬藩南線親信主力集團。
喜歡封神之清平遊記請大家收藏:()封神之清平遊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