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院長讓他給說的動作一頓,臉上帶著驚奇。
“何必另外準備藥品這麼麻煩,只要開好了處方,讓病人去藥房取藥就是了……嗯,楊醫生你的意思是,要問診後開處方,並讓病人當場服藥?”
楊永輝點頭,道:“是的。”
經過了大半天的實踐操作,楊永輝對於給患者看病治病,已是得心應手,沒有什麼難度阻礙。
但他同樣發現,透過針灸遮掩,實際就是依靠自己獨特精準的內勁控制,對患者的患病源頭進行直接的破解清除,對治病是有著極為顯著的效果。只是對於楊永輝想要的研究結果,幫助卻不是特別的大。
人體是一臺高精密的複雜儀器,生病就是機器的某一個或某一些部分出現了故障。人體本來就有著一整套完善的修復系統,可以在這些故障出現的時候發揮效用,修復自身。
就好像發燒感冒,即便不去醫院看病治療,也不吃藥打針,過了一段時間,也會自動痊癒。
楊永輝的所謂“針灸”,是以最為簡單粗暴,也是直接有效的外力干預,清除病患,讓病人恢復健康。
在這個過程中,病人的身體機能完全處於一個被動承受的狀態,還沒來得及做出反應,病患就得到了解決。
楊永輝想要看到的經脈運轉情況,人體機能如何應對病魔入侵,如何防禦,如何修復恢復,統統被一掠而過,半點沒出現。
很顯然,這是有違他到醫院來的初衷的。
那要怎麼辦呢?
楊永輝思考過,還是要按照傳統的醫生看病治療的流程方式,才是正確的方法。
雖然說透過服藥打針,去除病魔,同樣是藉助的外力。但最起碼身體有一個吸收、發揮藥效的過程。這也是一個很好的觀察研究的機會。
比起楊永輝催動內勁,橫掃一切,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楊永輝打定了主意,卻發現有一件疑難事。
那就是他對於中藥西藥瞭解不深,不明藥理。若是貿貿然給病人開藥,不說病能不能治好,將人給弄死了,那也是大機率的事情。
所以在給病人服藥治病的時候,楊永輝必須開啟天眼,全程監測,隨時調整,以確保不出意外。
準備藥物是為了看清楚是否適合病人病情,準備休息室是為了不讓病人立刻離開,讓他有個確認一切順利無危險的緩衝時間。
梁院長當然不知道楊永輝心裡的算盤,這兩個要求,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難,就看是對誰了。
例如藥物都統一由藥房管理,醫生在醫院的電腦系統輸入病人要使用的藥物,然後讓病人到收費處繳費,系統就會自動將藥物清單發到藥房終端,開始按單檢藥。
最後病人只要到取藥處提交繳費單,藥房人員核對身份等資料之後,就將藥物交給病人。
這一套流程嚴密細緻,從醫生到收費處,再從收費處到藥房,都有電腦系統控制監控。方便檢視,方便管理。
楊永輝要是將藥物取過來,就相當於在他診室增加一個藥房。收費怎麼安排?系統流程怎麼改?是不是還要增加檢藥人手?
這些方方面面,都是需要考慮的。
至於藥物如何安放,如何保管,那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相對而言,休息室不過是為楊永輝診室特意多安排一個地方,倒是比較好辦一點。
當然了,也就是一點點。畢竟這樣搞特殊化,在醫生之中肯定是要造成不好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