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紅有感而發,娓娓而談。因為,從她回到小竹村開始,她就發現,現在的孩子都在講普通話。
這本是一件好事,孩子長大後,可以更好地和社會外界接觸。
可是,不知為什麼,徐紅總是想起小時候,徐婆婆在自己睡覺時哼著的歌謠,那些歌謠都是用當地的方言來哼的,很是押韻順口。
“杜會長,我想,如果我們青青公益開發一個專案,就叫‘拯救東平方言’,您覺得怎麼樣呢?”
“你打算怎麼做這個專案呢?”
“這個專案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做,一是以影片的形式,錄下現在老人用方言唱當地民歌和民謠,二是蒐集本地民謠,編印一本書,三是從幼兒園開始,教孩子唱本地方言歌謠……”
杜會長和劉教授有些不敢相信地看著徐紅:她簡直天生就是做社會組織的,怎麼對社會專案有這麼深入的瞭解呢?
“不錯!不錯!這個方案,你可以做大做細。東平市是華夏民族遷徙的重要中轉站,語言的變遷是學術界研究歷史的重要參考。如果你們能將這個方案做好,我到時可以牽線搭橋,我認識一家專注地方文化領域的基金會,他們或許對這個專案很有興趣。”
“謝謝杜會長。”
徐紅嫣然一笑,她早就聽說,華夏的不少基金會,賬面上躺著不少錢,就在等好專案。作為國內公益界的翹楚,如果杜會長都能看好的專案,基金會那邊,肯定也會慎重考慮。
“好!下面,請劉教授為青青公益把把脈。”
範佩佩為了不冷落劉教授,盡管杜會長已經給青青公益提了很有建設性的意見,但範佩佩還是請劉教授發言。
徐紅的想法和範佩佩一樣,原本也只是以為請劉教授發言,只是出於尊重,心裡並沒有抱什麼很大的希望。
可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劉教授一發言,便語驚四座:
“青青公益在東平市雖然很出色,但我覺得,青青公益也有一個很大的短板。那就是,青青公益只是一個雜家,做的事情太雜了,沒有自己鮮明的特點。”
劉教授此話一出,臺上臺下都發出善意的會心一笑:這個總結還真的很到位,青青公益確實在不少領域都有涉及:兒童、環保、老人、安全教育……
可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啊!現在市裡就不管什麼事情,凡是想讓社會組織去做的,首先想到的就是青青公益。
青青公益總不可能說:你這事我不做吧?
“謝謝劉教授,說心裡話,這事也困擾我好幾年,我一直想讓青青公益專注某個領域做社會服務,可是,對於這點,我確實無能為力。”
“不!我發現你有個很好的領域可以做。如果我告訴你,想想不想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