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莊的老闆娘,人稱“阿情嫂”,見到李朝斌,居然還記得他:“李老闆,好久沒來我這茶莊坐了,聽說你現在都做上青青集團的大老闆了。”
“哪裡,只是個打工的而已。老闆娘,來一壺最好的茶。”
“好嘞!”
老闆娘果然厲害,記憶力好,訊息還靈通,不愧是整個圩場知名度最高、訊息最靈通的人士。
李朝斌這麼長時間沒來,還記得他,而且還知道李朝斌的近況。
很快,一壺熱氣騰騰滾燙的茶,端了上來。
徐紅又叫了一盤花生,一碟豆餅。
坐在這鬧市中,沒有任何遮攔地喝茶,徐紅有種穿越到古代的感覺。
低頭喝一口鄉村的茶,徐紅覺得心裡有種奇特的感覺。感覺江湖的多少恩怨,就在這淡淡的茶香中,一次又一次翻滾、飛揚!
洗一洗遠路的風塵,舒一舒幹涸的喉嚨。
這,還真是一個很好的歇腳地方。
怪不得鄉親們都喜歡過來這裡坐坐,或新交,或舊識,或至交,或親朋……三五幾人圍坐一桌,泡一壺釅釅的茶,說半天的話。
在路上,李朝斌說,很多老人趕十多裡,甚至幾十裡路來小塘赴圩,也許就是在為了茶莊喝上幾壺茶,見上幾個老朋友,聊一聊天。
徐紅原本還不信,現在她信了。
正在徐紅一邊喝茶,一邊左顧右盼時,茶莊的掌櫃阿情嫂走了過來。
“李老闆,你旁邊的這位老闆怎麼稱呼啊,看起來有點面熟呢!”
“是我們公司的同事,說是沒來過小塘鎮,就想過來逛逛。”
“是這樣啊!那可真要來這裡走走看看呢!”
“阿情嫂,你這裡的生意還是這麼紅火啊!這麼多年來,喝過你泡的茶的人,數都數不清。最近小塘鎮上又有什麼新聞啊!”
“新聞?大事沒有,可小事多著呢!咳,也不知你想聽哪方面的?”
正當李朝斌想問時,有人來喝茶,阿情嫂來不及和李朝斌嘮嗑,轉身去給人泡茶。
茶莊可以容納二三十個人,不認識的人同坐一條板凳上,彼此點個頭,寒暄一句,一點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好。
“斌古,來到茶莊,我感覺這裡的民風很好啊!很有一種古時候驛站茶莊的感覺。”
“是啊!來來往往的客人這麼多,每壺茶的消費也不高,可茶莊卻沒有沉寂,反而越開越紅火。”
“這就是市場需求,茶莊其實就是鄉親們一個聯絡情感、交換資訊的地方。就好像在戰爭年代的舞會一樣,很多人並不是在那裡跳舞,而是去探聽各種情報。我就覺得好納悶,為什麼我們月嶺鎮沒有茶莊呢!”
“也許是去月嶺鎮趁圩的人少吧!”
徐紅和李朝斌有一句沒一句聊著時,忙完一波的阿情嫂,又湊上身來,對李朝斌說:
“李老闆,你剛才說,想打探鎮上的新聞,我剛才細細想了一下,有一件事,還真的是大新聞呢!”
“啊?阿情嫂,什麼大新聞啊!你說來給我聽聽。”
“我們鎮上的彭師傅,開了個麻花店,生意好得不得了!買麻花的人,每天都要排著隊來買!聽說排隊的人都排到半裡路外呢!”
“這麼神奇?”
“是啊!吃過彭師傅做的麻花的人,都說香得不得了。最神奇的是,他家的麻花,放上一個星期,還是酥的!”
阿情嫂的話,讓徐紅心頭一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