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同時抬頭,異口同聲地問:“誰?”
孫教授微微仰脖,“李凡!”
“李凡?那是我們新考據學的開創者!!”鹿專家頓時眼睛倍兒亮地問,“他怎麼又研究上甲骨文了?”
成教授也道:“李凡啊,李凡的話還是值得聽聽的,老孫你再說一遍,我剛剛沒注意聽!”
孫教授又按照李凡的解釋,對這三個字進行了再次解讀,兩個人皺著眉頭不停地思考著,或點頭或搖頭,一時也拿不太準李凡的正誤。
成教授道:“老孫,等十一過後的研討會,把李凡叫來,大夥一起研究研究。”
“李凡有事兒,未必能趕來。”
成教授一撇嘴,“嘿,一個學生,還大拿上了?”
鹿專家正色,糾正道:“那是我們新考據學的開創者,領軍人物,學術帶頭人!”
三個響亮的名頭往下一砸,李凡光輝的學者形象立即挺拔了起來。
……
關於李凡在課堂上重譯三個甲骨文的事情也在學校內傳遍了,學校上下幾萬人不禁相互議論探討起來,大家想到課堂上那一幕便止不住地異常興奮。
課堂上,孫教授不過向大家介紹了8個已經破譯的甲骨文,結果李凡當場就給否定了三個,那豈不是1500個已經破譯的甲骨文,李凡有能力否定其中的近一半?這一想之下,實在是忒可怕了,這還是人麼?
難道,繼開創新考據學這一派後,李凡還要重新定義甲骨文學?以一己之力定義甲骨文學?
大家很快就否定了這種“天真”的想法,畢竟,甲骨文的研究可以說難於上青天,現如今破譯任何一個甲骨文都是重大的學術成果。而李凡在課堂上不過是一家之言,只有透過學術界的充分認可,才能說李凡做出了重大貢獻。
所以說,大家在一陣驚呼後,又重歸冷靜。
李凡能不能重新定義甲骨文?他能,也不能。說他能,是因為他腦袋裡眾學科交叉共存,邏輯體系極其恐怖,又有前人的學術成果在身,只要他想,他有能力重新解讀至少700個甲骨文,能一兩年內在這個時空獨自破譯50到100個未破譯字。做到這些,算是重新定義甲骨文了吧?
但是啊,李凡又不能這麼做。通俗到家地解釋就是:再過100年後,隨著新資料的出土,新技術手段的運用等等,那時的人們可能會證明今人的研究全然是錯誤的,第一代學者錯,其他歷代學者錯上加錯!因為甲骨文和商代的斷崖情況太嚴重了。
關乎於學術研究方面,李凡那是死鑽牛角尖的典範,他是一定要以自己的學術水平的最高階來創造出最無憾的學術成果,盡可能減少錯誤,不為後來研究者填太多亂。
學術成果要達到“無憾”這二字,無憾於自己的誠心,無憾於自己的水平。學術成果從來沒有完美的,李凡做不到完美,任誰也做不到,只能做到無憾,或者說現階段的完美!
所以李凡要慢慢來,慢慢研究,一個字一個字地摳,研究透徹了,才會公之於眾,哪怕一個字兩三個月甚至一年,也無妨!
要不怎麼說李凡是最世俗的國學家呢,他能和你開各種黃腔扯犢子,也能一絲不茍地專注於學術研究。
十一黃金周到了。
交代了一下曲藝團的事情後,9月29號,李凡獨自乘坐航班回到了春城市,顧亞婷還需要在京大呆幾天,因為京大對面的亞婷連鎖超市旗艦店在十一當天正式開業。
顧萬裡可能萬萬沒想到的是,從十一開始,自己的生意進入到了新一輪的蓬勃發展期,這18年前以女兒名字創立的連鎖超市,誰能想到18年後“亞婷”這兩個字就成了燙金招牌?
女兒有名氣了,未來女婿名氣更大,當大眾們看到這超市的名字時,究竟有多少人的腦袋裡會第一時間閃現出一句話:嗯,這是李凡女友家的超市!
李凡回到春城,第一時間便直奔家裡的小小超市,李爸李媽也沒有能力將這個小小的超市做成“小凡連鎖超市”,但他們倒是挺滿意現在的生活。
媽還是那個媽,嘮叨個沒完沒了,爸還是那個爸,敢怒不敢言,妹妹卻不是那個妹妹了,彷彿長大了一些,還幫著家裡亂幹活。
“哥哥!”
“誒!”李凡心裡一暖,走進了超市,然後就被果凍的兩條小胳膊纏住了大腿。
老媽見兒子回來後,也就不嘮叨老李了,她對兒子道:“吃飯沒,兒子,我回家給你做飯。”
“不在家吃了,去飯店吃。”
李爸問道:“給家呆幾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