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凡怎麼還沒出來?”
“對啊,現在就他的熱度最高,又剛剛和楊建有了過節,這是最好的新聞題材啊!”
……
半個小時後,大禮堂前,所有的學者基本都走光了,眾位記者們也沒發現李凡的蹤跡。
官員、校長、學術大牛、著名作家等等,一票大腕兒已經全部採訪完了,但李凡這小子呢?
某記者急切地跺了跺腳,道:“這個李跑跑呢?”
得,李凡又冒出一個新外號:李跑跑!
眾人笑聲後,也是紛紛撓頭。
“不會是跟著人流偷偷溜走了吧?”
“不可能,就李凡的形態和身姿,絕對逃不過現場這麼多專業的記者們的眼睛。”
“你個李跑跑啊,也是服了!”
就在大家東張西望之際,突然,有記者接了一個電話,然後一言不發,拉著同事小跑著離開了人群,直奔大禮堂的後側。
“他們幹嘛?哦,明白了,估計發現目標了,咱跟上!”
呼啦啦,一小半媒體聞風而動,緊緊跟在那家媒體身後。而另外的媒體們則在猶豫之後,依舊在原地蹲守,萬一那邊兒不是李凡呢?
眾媒體小跑著走到禮堂的側門時,恰巧看到一個帶著口罩墨鏡的瘦高挑小夥子剛剛邁步走出門口,他東張西望地四下看了看,當看到一群媒體時,頓時低下了額頭,背離媒體方向快步離開。
“嘿,就是他!”
“別讓他跑了!”
“瞧他鬼鬼祟祟的樣子,追!”
……
絕對不能“落荒而逃”!逃跑也要走出一股颯颯英姿來,萬一影片傳到網路上,自己的形象大跌呢?
李凡雖然低傾著頭顱,但身板筆直,他雙手插兜,兩條長腿勻速迅捷地快步避難,但除非他此時撒丫子奔跑,否則,基本逃不脫這幫媒體們。
很快,他就被重重圍攏住了,一排排的麥克風直抵到了他的面前。
“李凡,能配合一下,回答我們幾個問題麼?”
“可以就本次大會的議題,簡單地聊幾句麼?”
……
見此難難逃,李凡只好道:“三個問題,謝謝大家,我有急事兒!大家一個個來。”
“李凡,最近幾天,你抨擊楊建老師的事情,在網路上鬧得沸沸揚揚的,你對楊建老師講《論語》怎麼看?”
這問題真是唯恐天下不亂。
李凡道:“首先,我從沒指名道姓說這個人是楊建老師,而電視節目中講過《論語》的人我知道的就不下10人,如果大家覺得誰的講座和我的點評像,那大家可以自己去代入,比如說李凡講過《論語》是這樣不堪,張凡講過的是這樣歪曲原著的等等。”
“李凡,你對偽國學進行了猛烈的抨擊,說這是文化傳承的最大危害,這個你能談幾句麼,或者談一下,如何辨別偽國學。”
“首先,辨別偽國學最簡單的途徑,看是不是無限制吹捧!任何一部經典典籍學術學說,一定是充滿著矛盾性和對立面的,基本上是精華和糟粕共存,明智和愚昧並舉的。
我們談學習國學,傳承文化,不能一味地原版照抄古人思想,而是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既批判又傳承。如果某些講座中,關於某些哲學體系或者古籍只有肯定沒有批判的話,我雖然不能說這類講座不值一聽吧,起碼,並不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