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高俅,說說皇帝讓你來幹什麼來了?”李陵目光淡然問道。
看著下面一幫人大氣不敢喘的樣子,他就知道這下沒有討厭的節外生枝了,連問個話,都一波三折!
“天尊,陛下得知您扶持女真人建立大燕,打得遼國百萬之眾丟盔棄甲,想趁此機會聯燕滅遼!”高俅拿出聖旨躬身獻上。
自有王倫和宋江爭著搶著上前取來。
“聯燕滅遼?”李陵瞪大眼睛。
這讓他想起了歷史上“聯金滅遼”的事來,不過那是七八年後的事情了。說來也是,女真立國叫大燕都不是大金了,也提前兩三年,更是威勢一時無兩,眼見滅遼不在話下,比歷史上強了不止一點半點,又快又狠!
“天尊,大宋苦啊,您不知道……”高俅一一道來。
這事說來話長,當從北宋初期開始:
北宋開國的戰略態勢,只看地圖就知道多悲催,國土面積大大縮水不說,就連外圍最重要的防禦都丟了——長城一帶!
這時候,由於唐後中原連年戰亂,北方遼國得以發展壯大,正是國力的巔峰期。它既保持了遊牧民族的高效戰爭動員力,更吸取了農耕民族的經濟能力與行政管理,堪稱升級版的戰爭魔獸!
偏偏這個“魔獸”,還得到了一個天上掉下來的大餡餅——中原地區的石敬瑭為了換得遼國人的支援,主動獻出了燕雲十六州。
這不單是北方民族南下的跳板,更是中原民族的傳統產馬地,落在遼國手裡,既給中原王朝挖走了肉,更給遼國補了血!
這是之前無論秦漢還是隋唐,哪怕劉邦楊廣李世民,這些強大王朝和英明神武帝王們,都不曾遇到過的空前戰略困境。
承擔這個戰略困境的,正是大宋,所以大宋苦啊!
宋朝自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起,至第二代皇帝宋太宗,終於完成了統一戰爭,也從此正式直面遼國的威脅!對這戰略困局,大宋一開始的目標也明確:
虎口拔牙!把幽雲十六州,從遼國魔獸的嘴裡搶出來。但理想很熱血,現實冰冰涼。
宋遼兩國,勢均力敵!一邊有強大科技兇悍步兵,一邊騎兵呼嘯來去迅烈,更關鍵是彼此戰爭支撐力都十分強大,於是誰也奈何不了誰!
最終大宋兩次伐遼戰敗,遼國多次南下也頭破血流,就變成了誰進攻誰失敗的結局。雙方圍繞燕雲一線犬牙交錯,動輒傷亡數萬的大戰。
這場中國古代史上空前慘烈的邊境戰爭,一直持續到宋真宗景德元年,終以《澶淵之盟》落墨而結束。大宋付出歲幣代價,換得和平與開放貿易,幽雲十六州的現狀也因此維持。
從當時雙方實力態勢說,是個雙贏選擇。然而就是這場慘烈戰爭裡,大宋唯一輸掉的一件事,就是西北方向定難五州的党項人趁勢崛起,從割據自立到演變成宋仁宗年間的西夏政權,成為大宋邊陲新的大患。
從戰略態勢說,西夏崛起,是個比遼國更嚴峻的問題:
河西走廊因此貿易斷絕,大宋失去了傳統的西北貿易收益,更無法以西北為基地擴大騎兵隊伍。
如果說遼國是大宋北面的烏雲,那麼在這塊“烏雲”已然露出和平陽光後,西夏卻又成了西北平添的毒瘡!
很多人對宋朝歷史有個誤會!那就是澶淵之盟後,大宋與遼國偃旗息鼓,從此天下太平。
為何說是誤會?
喜歡水滸有天庭請大家收藏:()水滸有天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