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軍戰士在甘寧的指揮下在荒地上修路。埋伏在小樹林邊緣的張遵可就坐不住了。
典韋的防護還沒有完全就位,倒是給了張遵對甘寧的修路隊實施遠端打擊的機會。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張遵為了抓住戰機,來不及向諸葛尚請示,當機立斷命令重弩營覆蓋甘寧的施工區域。
甘寧似乎並沒有預料到蜀軍的遠端打擊。畢竟依託八陣圖進行防守作戰,蜀軍必須要保持高速機動的能力。對於拖累行軍速度的重型弩具,堅決不予列裝。
想不到蜀軍居然反其道而行,倒是讓猝不及防的晉軍戰士吃了大虧。
荒地避無可避,負責修路的一個連,成了蜀軍重弩覆蓋範圍內的活靶子。
甘寧很生氣,可是卻沒有辦法把人撤回。
典韋終於趕到荒地戰場了。立即佈置陣地予以反制。
諸葛尚親自指揮重弩陣進行三段射,保證了打擊的持續性。
甘寧無可奈何,只得在典韋的嚴密保護下施工。
由於典韋麾下的重防部隊行動緩慢,直接導致了甘寧修路的速度處於龜速狀態。
甘寧根本就沒有辦法完成既定的修路任務,只得親自回到前進基地向劉正彙報。
“甘將軍,這修路事關重大,你們應該想盡一切辦法加快速度。”楊修說道:“鄧艾將軍已經向莊主轉呈了漢中郡守的書信,現在柏谷戰場每拖一天,都會對漢中經濟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你拖延的不只是幾天時間,而是大量的金錢。”
“行了,德祖。八陣圖沒有那麼好破!”劉正說道:“我相信興霸已經盡力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漢中經濟下滑,對面的劍閣也會承受相應的壓力。如今益州疲弊,諸葛亮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劉正主動替甘寧解圍,就是不想放棄穩紮穩打的戰略。諸葛尚雖然說遲滯了晉軍的修路進度,但是卻暴露了蜀軍兵力不足的短板。
楊修催促甘寧加速,其實是想減少漢中方面的經濟損失。可是劍閣同樣在承受巨大的損失。這場戰爭,其實拼的是前線兩地的經濟。
漢中有晉國十數州作為後盾,劍閣有什麼?
戰爭一旦展開,就必須要打得精疲力竭才能結束。若是劍閣的經濟不能在戰鬥中崩潰,很快就能組織新的戰役。
劉正並不指望從肉體上消滅蜀軍的有生力量。益州現如今有八百萬人口,可以成軍的人口也超過了五十萬。想要消滅五十萬青壯,也不太現實。更何況蜀軍也是華夏的英雄種子,一刀砍下去的時候心會痛。
既然不能以殺人的辦法解決戰爭問題,那就打到劍閣周邊經濟崩潰。就像當初諸葛亮北伐曹魏,搞得漢中經濟全面崩潰,最後卻便宜了晉國。
更何況劍閣的經濟不崩潰,晉國就沒有辦法順利的收服民心。
民心向背,其實是善政和惡政之間的對比。
晉國發起爭奪劍閣的戰爭,經濟崩潰之後的劍閣百姓,肯定會想方設法的尋找活路。要麼捨棄家業南逃成都,要麼改弦易轍主動向晉國靠攏。
那些南逃成都的劍閣百姓,在憤恨晉軍仗勢欺人之餘,肯定會對蜀軍的戰敗深惡痛絕。
至於那些留在劍閣苦苦掙扎的百姓,不管願意還是不願意,都會在內心深處偏向晉軍。
漢中百姓的生活,早就是劍閣百姓羨慕的物件了。只不過多年無戰事,改變現狀的意願沒有那麼迫不及待而已。
現如今晉軍全面展開,正是拼光劍閣底蘊的最佳時機。若是可以誘使成都方面拼消耗,倒是晉國之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