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趕到安邑的時候,晉軍河東情報站的人把堅昆的高層的相關情報送到了別院。
“奉孝,想不到當年漏網的一條小雜魚,如今也成了氣候!”劉正笑道。
“莊主,時勢造英雄;英雄成就時勢。”郭嘉說道:“當年的拓跋力微,可以在數十萬大軍的包圍圈中逃出生天,其能力不容小覷!”
劉正仔細的覽閱關於拓跋力微的情報。
拓跋力微其人生而英睿,在其父拓跋詰汾年老之際,提前繼任鮮卑族索頭部首領之位。然而年輕氣盛的青年族長,孤注一擲的做法實在是太荒謬了。不僅把整個部落陷入了死地,還讓老邁的拓拔詰汾戰死沙場。
拓跋力微的舉族逃亡之路,其實並不順暢。前有西部堅昆的北匈奴人擋路,後有晉國的追兵。一時之間部落民眾流離,連根基之地都丟了。
拓跋力微萬般無奈,只得帶領索頭部民眾,依附於沒鹿回部大人竇賓。總算是暫時的獲得了喘息的機會。
拓跋力微不僅有英雄豪傑般的器度,還有掌控大局的能力。
索頭部休養生息十年,拓跋力微力排眾議,和竇賓合力攻打堅昆的北匈奴人,替日益增加的族人拓展生存空間。
部落聯盟式的戰爭,註定是無法齊心協力的。西征失利,作為主帥的竇賓失去了馬匹,只得徒步奔跑逃命。
拓跋力微得到訊息之後,派人把自己所乘的駿馬送給了竇賓。
竇賓逃回部落之後,感念神秘人的贈馬活命之恩。於是就命令部屬四方訪求送馬的人,要加以重賞酬謝。
拓跋力微不願意以恩人自居,隱秘贈馬事而不說。
一年之後,竇賓才從逃卒的口中獲悉真相——送給他馬的人,其實就是拓跋力微。
竇賓不打誑語,打算將部落的一半土地分給拓跋力微,作為索頭部的牧場。不僅可以報答贈馬活命之恩,還凝聚了兩個部落的人心。
拓跋力微深謀遠慮,不願意因小失大,於是就婉拒了。
竇賓酬恩無門,只得將他自己喜愛的女兒嫁給了拓跋力微。
竇賓嫁女之後,還是覺得有所虧欠,一再詢問拓跋力微的願望。
拓跋力微拗不過老丈人,再加上兩部雜居,兩部族人之間的矛盾日益嚴重。
為了避免兩個部落反目成仇,拓拔力微只得主動請命,願意率領部屬向北居住到長川。
竇賓也知道兩部毗鄰不是長久之計,於是就順水推舟的答應了。
時間又過了十多年,拓跋力微的仁德教化大行,各舊部民眾,都來歸附。甚至是竇賓的部眾,都有嚮往之心。
竇賓病危,決定把部落託付給拓拔力微。
臨終前,竇賓告誡兩個兒子都速侯、竇回題說:“我死之後,你們要恭謹的擁戴拓跋力微。值此兵荒馬亂的年頭,只有他才能帶著大家一起活。”
然而權力的慾望矇蔽了兩人的智慧。竇賓死後,都速侯和竇回題決定擅改遺命。他們利用拓拔力微參加喪禮之機,準備發動政變。
只可惜慮事不密,計謀稍有洩露。
拓跋力微得知之後,知道兩人終究不會馴服順從,只好先下手為強。於是就在帳中埋伏勇士,用佩刀殺死妻子竇氏。再派使者乘快馬告訴都速侯和竇回題,詐稱竇氏突然逝世。
都速侯和竇回題二人得報,忙趕到索頭部奔喪。
埋伏的勇士乘機拘捕,秘密殺死了都速侯和竇回題。
竇氏部落群龍無首,拓跋力微不費吹灰之力就吞併了他們的全部部眾。各部大人見索頭部勢大,全都表示歸服。
索頭部再度崛起,其中能拉弓騎馬的將士,就有二十多萬人。
索頭部勢力大增,引起了晉國駐軍的警惕。
晉軍在將軍霍峻的帶領之下橫掃大草原,強勢征伐索頭部。拓跋力微只得遷徙部眾到定襄郡盛樂城。
同年四月,拓跋力微在盛樂城祭祀上天,各部大人都來助祭。只有白部鮮卑大人遲疑不到。
拓跋力微為了立威,徵召部眾發起部落戰爭,一舉消滅了白部鮮卑。
從此遠近恭敬順從,無不震動懾服。
拓跋力微不僅主持了部落聯盟會議,還鄭重其事的告誡與會的各部大人們說:“我遍觀前代匈奴、蹋頓之流,苟且貪圖財利。抄掠邊境民眾,雖然有所獲取,而他們的死傷不足以相補,更招致了中原漢人的仇恨。使得邊境貿易斷絕,百姓困苦不堪。這絕不是長久之計,我等需要與晉國重啟邊境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