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笑道:“你錯了,留著驪山並不是本尊心慈手軟,而是要讓你們知道:有一個少年正在全力以赴的追趕,希望你們可以保持奮進狀態,不要被人趕超之後成為墊腳石,那可就貽笑大方了。”
劉正稱尊,漢國升格帝國之後,他終於明白了一件事情。帝國最可怕的東西,不是強大的對手,而是不可一世的強大和無敵。強大的敵人會催人奮進,無敵只會在高手寂寞中消磨鬥志。
很多人都想巔峰時的逍遙自在,看最美的風景,做最自由的人。可是當他們達到了心中理想的巔峰,才發現山外有山,攀登永無止境,逍遙自在永遠都是傳說。
劉正堅信,如今的漢國,便是大多數人心中的巔峰,也是無數人追求逍遙自在的理想寄託。然而他自己才會明白,漢國並非巔峰,若是發展的速度不夠快,就離萬劫不復僅有毫釐之差。或許一個不小心的行差踏錯,一切就會變成夢幻泡影。
故而他留下天賦異稟的驪山,就是想要告訴漢國中樞的大臣們,身為執掌帝國命運的掌舵人,永遠不要驕傲自大,須常懷敬畏之心,牢記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強中更有強中手。心中的那口氣不能松,要走的路還很長,時不我待,且行且珍惜!
驪勇正色說道:“尊者放心,臣絕對不允許驪山村的悲劇在帝國疆域重演。這不僅是我個人的承諾,還是所有從驪山村走出來的青壯堅守的共同信念。信念在,奮鬥就會永恆!”
劉正很滿意,大聲說道:“很好,漢國有你們在,本尊無憂矣!”
白起、狼皇、李牧、孔陽四人一路橫掃定邊,終於釐清疆域,鑄成鎮東、鎮南、鎮西、鎮北四大邊關重鎮,四人遂留副將鎮守,然後領十萬精銳再次清剿而回,抵達驪山之後,孤身入阿房宮向劉正覆命繳旨。
劉正望著風塵僕僕的四人,平靜的說道:“本尊令:漢軍野戰軍編制將不分狼軍或羽林飛騎,皆稱漢軍,至於各部的旗號,可以主將姓名為部隊番號。白起部、孔陽部、狼皇部、李牧部皆為十萬漢軍,編制不分先後,唯以實力稱雄!”
白起四人齊聲領旨謝恩說:“尊者聖明,臣等定不負厚望!”
漢軍定製,國運昌隆,然而驪山之內,仍有三大擁兵超過二十萬的不臣勢力。
劉正雖有不服漢國管制者自離的詔令,可那些人自恃實力強大。再加上四部橫掃,一些小勢力自忖不敵,紛紛靠攏抱團,旬月之間,南有項皇烏江立楚,西有周皇歧山鳳鳴,北有趙皇雁蕩山發宏願興復趙國。
此三國封號皇者,皆不服漢帝尊令,各自為戰,騷擾百姓;橫徵暴斂,無惡不作。
漢國丞相宋剛彙報說:“尊者:近日三國使者頻繁往來奔走,針對漢國的意圖猶為明顯。若再細分:趙皇仇漢之心最烈,周皇心性不定,項皇企圖取而代之。然不管出於什麼原因,三國不臣之心昭然若揭,討伐不臣,正當其時!”
劉正笑道:“本尊亦是有意討伐不臣,只是漢軍雖強,卻不宜分兵出擊。故而伐國之謀,須分主次先後,方可定計。諸位皆是漢國智者,暢所欲言,無需顧忌!”
白起說道:“尊者,若想速戰速決,便需南下攻楚,只要收服項皇,歧山周國便可傳檄而定,屆時揮師北伐,三大不臣勢力皆可一戰而定!”
白起的話音剛落,宋剛就站出來反駁說:“白起將軍此言差矣,若是天下僅有漢國,此方略倒是可行。然四大邊城之外,各類勢力也在如火如荼的發展。漢軍滅楚,絕非朝夕之功。屆時周國和趙國紛紛舉旗響應,邊關之外蠢蠢欲動衝擊邊境。漢國內外交困,大好局勢便會崩潰。是以本相建議:謀國須行穩妥之策,先易後難。周國乃是漢國後院,得之可解後顧之憂。先滅周國,既可殺雞儆猴震懾楚趙兩國,亦可令邊關之外的豪強心生狐疑,不敢冒然動手。”
趙平作為軍機大臣,立即發揮出了強大的參謀能力,只聽他滔滔不絕的講道:“尊者,各位大人:我以為伐周最大的優勢,便是歧山距離驪山最近,大軍壓境只需一天。而楚、趙馳援,即便是與漢軍同時出發,也需要五天時間。若是再有事耽擱一下,只怕是過了十天半個月都難以抵達歧山。這便是漢軍的機會,周皇至少需要獨自對抗咱們四天。”
驪勇身為內閣大臣,可不想趙平專美於前,於是就問道:“若是周皇假意投降,實則拖延時間,漢軍如何應對?”
趙平剛要解釋,劉正卻站了起來,大笑道:“關於這個問題,本尊倒是可以解說一二。本尊定計:四部漢軍今日籌備,明日征討不臣周國,全力以赴征戰。若是周皇想談,那也不能休戰。戰歸戰,談歸談,兩者不可混為一談。周皇想要拖延時間,那就讓周軍付出沉重的代價,看他有沒有膽量替楚、趙兩國火中取栗。”
眾人稱善,領命備戰。
白起四人離開之後,宋剛立即建言說:“尊者與周皇頗有交情,若是親臨歧山,或可有意外的收穫。”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劉正問道:“難道本尊無需坐鎮中樞牽制楚、趙兩國嗎?”
宋剛平靜的回答說:“項皇雖敏銳,卻有楚國舊貴牽制。也就是說援周楚軍,最多就是八千江東子弟。這是最有可能抵達歧山的一支援軍,至於趙軍,即便是趙皇有心支援,翻山越嶺抵達歧山,估計黃花菜都涼了。因而趙軍最有可能衝擊的地方,便是漢國邊關鎮北城。以鎮北城留守的八萬漢軍,拖上一段時間絕無問題。”
劉正問道:“丞相,讓鎮北城獨自承擔趙軍的壓力,你有把握邊關不會崩潰嗎?”
宋剛嘆道:“尊者,戰場形勢變化莫測,臣可沒有把握。只不過就算邊關失守,趙國也無力威脅漢國中樞驪山,最多就是重建邊關比較麻煩而已。”
劉正問道:“丞相的意思是趙軍衝擊鎮北城,漢國雖有損失,卻不會致命?可若是趙軍引北狄國入關,漢國百姓便會有滅頂之災,此間罪,何人擔?”
宋剛冷笑道:“尊者多慮了,趙軍與漢軍互相攻伐,既是意氣之爭,也是兄弟之爭。若是趙皇敢倒行逆施引狼入室,趙軍就會不攻自破。畢竟趙軍也是漢人,他們雖嚮往正統,卻不會為北狄國所奴役。”
劉正立即定計,帶上驪勇前往歧山。
周皇一見劉正,就提出了和平改編三大意見,還要求漢軍四部立即停戰,待到談不攏再開戰。
驪勇作為談判使者,代劉正拒絕說:“周皇見諒,兵家大事絕非兒戲,既已開戰,不打出想要的結果絕不收兵。周國想要談,那就邊打邊談,想談多久都沒關係。只不過周軍若是打沒了,也就沒得談了。”
周皇問道:“尊者,驪勇所言,可是漢國的意思,未免過於欺人太甚了?”
劉正冷笑道:“國運之爭豈敢懈怠。驪勇乃是本尊授權的談判代表,他的一言一行,皆有漢國和本尊託底。周國方面不用擔心他會言而無信,漢國也不是信口開河的國家。”
周皇在驪勇面前吃鱉,到了劉正面前依舊受氣,他很想破罐子破摔,拼著周軍不要,也要把漢國捅個稀巴爛。
丞相姜羽怕壞事,立即勸阻說:“周皇可要想好了,漢國尊者可是守榜人看好的人物,將來離開皇榜大世界還得依靠人家,這個時候意氣用事,那就是自斷後路,屆時永久滯留這裡,那就追悔莫及了。”
周皇恨恨的看了一眼劉正,無可奈何的問道:“丞相以為本座應當如何?”
喜歡興漢使命請大家收藏:()興漢使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