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歷史軍事 > 興漢使命 > 第2146章 道的層次

第2146章 道的層次

趙平講完之後,孔陽也開始描述。

孔陽的初始之道便是守護家人,只可惜為家人抱薪者,其家人已經習慣了享受,便會在潛意識中淡忘他的付出,更會漠視他獨自行走於冰天雪地的那份艱辛。故而予取予求,絲毫不會考慮他的實力是否足以支撐那份無休無止的索取。

終於,孔陽覺悟了,犧牲自己成全家人,到頭來不僅費力不討好,還會落得個無休無止的抱怨和低谷階段肆無忌憚的落井下石。

孔陽受傷了,一向擁有金鐘罩鐵布衫的他,卻被自己所在乎的家人搞得遍體鱗傷。特別是那些索取無度的家人,根本就不考慮任何的實際情況,只是一味的予取予求,稍有不滿便是口誅筆伐,甚至是從背後捅刀子。

家人的舉動,徹底的傷了孔陽的心,也毀了他的道。

後來,孔陽擺脫了家的束縛,才明白世間萬道,皆可互通。因而尋了狂戰之道。不再考慮其他,只求在沙場鬥戰之中盡情發揮,用無盡的威名守護家人。保其平安即可,若求富貴,便需要自食其力。

孔陽已經看開了,凡事親力親為,只會惹得家人好逸惡勞,名正言順的巧取豪奪,還沒有多少的反抗之力。不如選擇狠心割裂,大家分道揚鑣。僅以聲望護之,德行佑之,便不再越俎代庖,任其自由發揮。

宋剛說道:“人各有志,即便是父母親人也是如此。世間有道不同不相為謀的真理,豈會因骨肉親情而讓步?是以守護家人無需親力親為,只需要自己足夠的強大,便可有效聲援,切忌越俎代庖,壞了家人的拼搏之志,以至於害了別人,也毀了自己。”

孔陽其實並沒有放棄守護的責任,而是跳出家的圈子,從而提升了守護的層次和標準。其實很多東西,其中的酸甜苦辣鹹都需要親自嘗過之後才會懂得,根本就由不得所謂的家人代勞。

跳出來的孔陽才發現,原來讓自己受傷和勞累的,其實是那些因為過度保護而脫離殘酷現實的家人。他決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要不是關鍵性,原則性的大問題,那就順其自然好了。哪怕是有心會因此吃盡苦頭,也好過未雨綢繆的糾正引發的矛盾衝突。

宋剛的話讓孔陽真正明白,再優秀的人也不可能替家人包辦所有的事情。故而適當的放手,學會放手真的很關鍵。至於是否受傷,大家都是健全的人,總得為自己的決斷承擔相應的後果。

孔陽情不自禁的想起了羽林飛騎的決斷風險責任擔當,原來這同樣可以用於治家。他不再包辦所有的事情,而是把這一律令送回了孔家。至於會引發什麼樣的變革,他不再過問,也不會管。

齊銳三人的道,基本上都是圍繞人的範疇,可以說是最接地氣的道行。

輪到白起的時候,他平靜的說道:“我的道就是一個字,殺!以殺證道,以殺除惡,便是揚善;以殺滅敵,便是安民;以殺止殺,便是保境;以殺破城,便是開疆。”

白起的殺道信念堅定,意志堅韌,運道持久。凡事有陰陽,分善惡,知因果,講輪迴。故而將惡人滅殺,就會讓善人安享太平盛世。將業力留給自己,將安寧留給國人,這就是殺道之善,更是天下大善的最高境界。

白起說道:“或許勸惡人向善更能攢功德,可我不會。關鍵是惡根不除,便有反覆的可能。屆時因一時之善致令天下遭戮,便會莫名其妙的捲入因果糾纏。是以吾之殺道,只護吾之國人;至於敵國之民,雖有善之善者,其善對吾之國人便有大害,故而便是殺之,亦不損吾之道心。”

白起以殺證道,不知不覺中同羽林飛騎的信念相得益彰。

孔陽問道:“白起將軍,我聽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人想要成就一番豐功偉績,就得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像你這樣把人都殺光了,還有甄別篩選的餘地嗎?”

白起平靜的說道:“你也說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才是成大事的臂助。也就是說那些不可以團結的人,就沒有必要束手束腳了。更何況甄別篩選,那也得先用殺道手段完成控局之後再有的措施。以殺止殺,殺的是那些擺明站隊的敵人,至於那些沒有站隊,甚至是袖手旁觀的人,那就沒有必要去傷害人家。以殺止殺,也要做到有理、有節、有度的殺,而不是僅憑藉著一己喜好胡亂的殺。天道不禁以殺止殺,卻忌濫殺無辜!”

白起的殺道,讓孔陽明白了更高層次的善為何物。小善善於人,雖有薄名,卻易逝;大善善於天,利天下,有大名,當不朽。

白起講道完畢,宋剛立即說道:“我的道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就是拼命的做好自己,先成為家人的榜樣,再成為天下人的榜樣。因而我的道歸結起來就是兩個字——榜樣。故而我不需要帶領別人做事,也不需要向任何人交代我的修煉成果。我只需要自己快速成長,儘快達到一個讓人羨慕的高度。只有站得足夠的高,才能讓更多的人看見,從而學習模仿。學習模仿的人多了,榜樣的力量也就堅不可摧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李牧問道:“宋將軍,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既然你以榜樣為道,可曾想過如何引導天下人走向正途?”

宋剛平靜的回答說:“關於這個問題,那不是我可以解決的問題,得由學習模仿之人自己領悟,自己想通透。”

李牧並沒有得到想要的答案,故而心中仍有困惑。

劉正見狀,立即說道:“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天下榜樣千千萬,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後人願意學習模仿誰,皆是求仁得仁,求惡得惡。”

宋剛立即說道:“漢皇既已發聲,那便講道。”

劉正說道:“我之道便是天下無道。唯有無,才可以讓天下人盡情發揮,大浪淘沙,進而有道。這便是成就帝業的基礎。以無道伐有道,待我取而代之,再以有道誅無道,以安天下人心。是以帝者佈道,施恩天下蒼生。除舊佈新,方是進化。唯有不斷打破舊秩序,新秩序才能應運而生。故而除舊佈新,方是大帝之心。”

齊銳問道:“師尊如何判斷舊必惡,新必善,若是行差踏錯,豈不是害人無數?”

劉正笑道:“除舊佈新,還得有一個最顯著的特徵,那就是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畢竟舊秩序已不足以安定天下,就意味著其中的某些東西發生了質變,不再有益。可要說所有的東西都腐朽了,估計說出來也不會有人信。故而在推倒重來的時候,很多有益的東西需要保留繼承,只把那些危害正常秩序的毒瘤剔除就可以了。”

齊銳沒有問鑑別之法,劉正也沒有長篇大論。畢竟除舊佈新的關鍵在於決策者是否有足夠的力量作為支撐,保障新秩序的正常運轉。

除舊佈新的價值,不是新秩序是否無懈可擊,而是保障力量是否足夠強大。

可是新秩序的生命力,卻與合理程度直接掛鉤。也就是說合理的新秩序,可以不斷的吸納新生力量,從而讓保障力量持續發展壯大。反之,就會出現無人問津的窘境,受人排斥,進而持續消耗已有的保障力量。

待到武力不足以支撐新秩序之時,所謂的新秩序也就自然而然的崩潰了。

因而擁有武力之人,皆有除舊佈新的可能。只不過新秩序能否持續發展壯大,那就需要時間和人心對其進行綜合考量。

這是無聲的大考,也是形勢的較量與博弈。

喜歡興漢使命請大家收藏:()興漢使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說: 英雄聯盟之從零開始 西楚霸王:開局進宮假太監 亮劍:不裝了,是我在輔佐李雲龍 我用武功在三國練兵 景泰太子 大唐:開局乞丐,我掀翻了整個盛唐 水滸有天庭 興漢使命 帶著外掛闖三國 重燃1990 明土無疆 我在大唐當秀男 小二逍遙 星際致富日常 天禧盛世 吾乃韓馥之從三國開始 原始人之我是神棍 興風之花雨 我和英雄有約會 大宋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