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濤的話,讓劉正做出了決斷。對於當前的壽春城來說,鄭平帶資赴任才是價效比最高的重建方案。
劉正為了見證鄭平構想的力量,於是就親自出馬,護送鄭平到九華鎮上位。
完成交接的第一天,鄭平隆重宣佈了九華鎮重建引資方案及獎勵措施。
第二天,早有準備的鄭氏,立即將大量重建物資運抵九華鎮。
鄭平代表九華鎮官方,與鄭氏投資者簽訂了合同。
原本處於觀望的世家,生怕鄭氏吃掉整個九華鎮投資盤,紛紛進場搶份額。
世家資本在鄭氏的吸引之下雲集九華鎮,讓原本百廢待興的地方充滿了機遇。
待到大家捊起袖子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才發現一個比較致命的問題——人手不足。
眾人推舉鄭氏投資人鄭安作為代表,求見鄭平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
鄭平終究還是太年輕了,對於這種有錢招不到人的尷尬場景,似乎也沒有相應的預案。
恰巧劉正路過,鄭平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求助。
劉正笑道:“既然九華鎮的人手不夠,那就向周圍的大山要人。”
鄭平很快就領悟了劉正的指示,當即要求鄭氏修改重建九華鎮的參與方案,並對鄭安說:“九華鎮的重建問題,歸根結底還是人的問題。只要鄭氏抓住這個核心要素,就可以永葆傳承世家地位。”
鄭安說道:“大人放心,我會盡快做出安排。”
鄭安立即行動,他將鄭氏購置的九華鎮核心位置的地皮平價轉讓,並用回籠的資金在郊區買下了10倍面積的土地。
拿下土地之後,鄭氏的建築集團立即開工,籌劃建設千萬人口的居住區。
與此同時,鄭氏還安排得力干將到附近大山走訪,勸說村民搬遷到新建的居住區。
鄭氏的宣傳員並沒有直接使出終極大招,而是勸說部分對外界充滿嚮往的村民到居住區試住。
為了取信於村民,鄭氏宣傳員提出了土地置換房屋的試行方案。
部分想要擺脫被大山永久束縛的村民,找到鄭氏宣傳員對新居住區計劃進行了解。
鄭氏的宣傳員承諾說:“凡是有搬遷意願的村民,鄭氏都會承諾三包。”
一些大膽的村民當即簽訂了搬遷意向書。
鄭氏負責人立即組織簽訂合同舊村民出山,沿途食宿全包。
到了居住區之後,鄭氏負責人立即按照合同分配房屋,還配置了柴米油鹽醬醋茶,令村民可以拎包入住。
接下來就是搬遷最重要的環節了。在眾村民入住新房的第二天,鄭氏的負責人召集大家到廣場列隊,並開門見山的問道:“大家已經住進了新房,想不想過得更好呀?”
得到眾人肯定的答覆之後,鄭氏負責人接著說道:“鄭氏已經給了你們紮根九華鎮的機會,你們能不能站穩腳跟,就得靠自己的努力了。九華鎮重建工程的規模很大,你們有很多的機會,現在大家立即按照分組,找各自的工頭報到,憑本事賺錢,把日子過好。”
村民質樸,立即按照編號報到並開始參加勞動。
10天之後,第一批進駐居住區的村民已經適應了城鎮新生活,開始了按部就班的打工生活。部分頭腦靈活的年輕了,似乎看到了發家致富的機會。他們找到鄭氏負責人,提出了幫忙招攬村民入住新區的計劃。
鄭氏負責人喜道:“你們負責招人,我按人頭給你們提成。”
有村民問道:“我要是把吃奶的娃兒招來,你們也算人頭嗎?”
鄭氏負責人笑道:“就是孃胎裡的孩子,也算人頭,不過得孩子生出來才做數!”
鄭氏負責人為了增加眾村民的幹勁,直接預付一筆資金作為活動經費。待到招攬的村民入住新區之後,再按照議定的提成多退少補。
那些拿到錢的村民,紛紛衣錦還鄉,為了保住到手的財富,拉人更是不遺餘力。
隨著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拉人賺錢的行列,拉人行動迅速的朝著大山深處蔓延。
大部分村民受到利益的驅使,紛紛背井離鄉,到居住新區開始了全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