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漢的話提醒了劉正,修煉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更是搶食制度的升級版。
唯一的區別就是大多數人,都樂於接受這種看不見的殘酷。反倒是底層百姓之間的初級搶食狀態,由於看得見的殘酷頻繁發生,直接導致了很多人都難以接受。
劉正骨子裡的領導者因子被眼前的亂象徹底的啟用了。他走到黯自神傷的人群中間,大聲疾呼:“你們的這條命都快要不屬於你們了,難道還怕損失什麼嗎?”
那個瘦骨嶙峋的小孩掙扎著站了起來,虛弱的問道:“跟著你有什麼好處呢?”
蕭潛說道:“只要你足夠的勇敢,就可以吃飽飯。”
小孩不想死,第一個站到了蕭潛身後,成為劉正吹響反抗號角的第一人。
壯漢也帶著眾兄弟加盟,還擁護劉正作為首領。
一些吃不上飯的人主動站到小孩身後,隱隱約約的有了小團體的雛形。
這樣一來,北坊反抗軍的基礎架構就已經支起來了。
劉正按照制度召開會議,小孩謹慎的提議說:“咱們應該把臭水溝佔了,打下一塊充飢的地盤再說。”
壯漢反駁了小孩的建議,直接說道:“先控制食堂,把階層既得利益者驅逐。”
輪到蕭潛的時候,他說道:“咱們已經踏上了反抗之路,這第一桶金的質量,將決定咱們的生命力和抗風險能力。我建議出其不意的攻佔商隊的這處倉庫,解了當前的燃眉之急再說。”
劉正權衡了一番,覺得一開始就跟制定規則的商隊抗衡,風險比較大,倒是驅逐階層既得利益者,還有可能獲得商隊的友情贊助。
劉正突然想起來,梁山好漢劫生辰綱,針對的似乎是同為好漢的楊志,這才有了逼上梁山的說法。
劉正想要壯大隊伍,階層既得利益者就是不可或缺的基層管理人員。
畢竟連飯都吃不上的人,其能力肯定不足以統御其他人。即便是其中有人天賦異稟,也需要時間學習和掌握管理技巧。
從情感上來說,階層既得利益者與同階層的人並沒有徹底對立,雙方之間合作的可能最大。
只是階層既得利益者,暫時沒有反抗爭取利益的迫切需要,如何把這些人引上反抗之路,才是北坊反抗軍的當務之急。
劉正決定採用蕭潛的辦法,先把反抗軍組織起來。管理結構的梳理,也需要足夠的同階層人才加盟。
壯漢的隊伍已經分散打入反抗軍,充當了基層幹部。
完成建制準備之後,眾人衝擊了食堂,接管了食物分配。
反抗軍按照新的比例分配食物,以小孩為代表的那些剛吃上飯的人就不樂意了,大家都是反抗軍,為什麼食物分配卻有差別?
蕭潛問道:“你原本是吃不上飯的,現在得了溫飽還嫌不足,你為什麼會這樣得寸進尺呢?”
小孩振振有詞的說道:“我們這些吃不上飯的人才是反抗軍的主力,要求公平分配合情合理。”
壯漢冷笑道:“我的兄弟一直不愁吃穿,真按照你的分配標準,咱們參加反抗簡直就是義務勞動,你認為可能嗎?”
小孩怒道:“你們就不能主動犧牲一下,照顧一下剛剛吃上飯的兄弟嗎?”
壯漢反駁說:“進攻食堂的時候,是我的那些兄弟帶頭衝鋒,還有兩人陣亡。”
小孩辯解說:“我的兄弟也在不遺餘力的搖旗吶喊,我堅決要求平均分配。”
兩人相持不下,直接找劉正處置。
劉正拒絕了小孩要求一刀切式的公平分配,反倒是認可了壯漢的意見。
小孩負氣,準備把人拉走。在這個時候,壯漢的個人威望就開始發生作用了。
即便是小孩反覆承諾公平分配所有戰利品,大多數的人還是選擇了留下。
只有那些期待絕對公平的人,才選擇了天真的小孩。
小孩帶著人脫離反抗軍隊伍之後,一時之間也沒有了方向。畢竟那些期待絕對公平的人,已經被同階層的人欺負慘了。即便是已經抱團,也不敢跟階層既得利益者對抗。
可是絕對公平的分配,有限的資源被均攤之後,坐吃山空就有些撐不住了。
有人開始後悔了,想要重返反抗軍隊伍,蕭潛直接拒收。
小孩無奈,只得帶人提前衝擊倉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