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歷史軍事 > 興漢使命 > 第1725章 副職當家

第1725章 副職當家 (第1/2頁)

推薦閱讀:

劉正說道:“丁甲,只要你存在著生活動態,就會有洩密的可能。而沒有生活動態的人,就只有死人了。以現在的技術,有足夠多的手段分析出你的所有行為,特別是你在房間裡的所有動作,甚至是呼吸的頻率都會實時採集。你所認為的保密手段,在技術面前就是一個笑話。”

丁甲終於敗退了,他敗給了技術手段,只能認命了。

丁甲退走之後,雷暴區域逐漸恢復了平靜。劉正有了一絲明悟——正義之雷,煉的是人心,是堅持。

從某種角度來說,劉正心中對於丁甲3人存在著一定的愧疚。然而從整個龍國發展的大局來看,丁甲3人所受的委屈就有點微不足道了。

作為龍國皇帝,劉正的每一個決定都會成全一些人,與此同時,也會有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受到侵害。誰也無法做到兩全其美,只有這種拆東牆補西牆的取巧辦法。

經過正義之雷淬鍊之後,劉正學會了取捨。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說起來簡單,事實上卻充滿了血腥和殘酷。

劉正終於明白了,沒有完美的修煉前途,有的只是選擇了正確的道路並堅持到底。

劉正返回旗艦之後,看著氣勢恢宏的艦隊,心中忍不住的泛起了一絲不忍。

不知什麼時候,苟元走到劉正的身後,溫柔的問道:“城主,還在為取捨的問題煩惱嗎?”

劉正嘆道:“任人唯親和任人唯賢,是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我自己也說不清楚到底是什麼心思,也沒有辦法做出決斷。”

苟元說道:“任人唯親,家族會獲得極致的發展壯大機會;任人唯賢,是單純的成全麾下人發展家族,然後在別人感恩戴德的過程中享受美名與聲望。洪荒大陸可以容納的世家數量早有定數,有人進步,肯定就會有人被擠掉。這似乎沒有中間路線可走,要麼讓自己的家族發展壯大;要麼讓別人的家族發展壯大之後,不計成本的守護老東家。”

劉正說道:“求人不如求己,指望別人大發善心,還不如讓自己的血脈親人掌握主動權。”

苟元問道:“城主,這場戰鬥按照計劃會排除異己。前鋒大軍是張林統帥的,預計再有一天就會進入戰場。”

劉正吩咐說:“通知扶桑城和珠兒港潛伏的刺候,可以開始打草驚蛇計劃了。”

苟元立即安排,珠兒港龍國刺候經過一番運作之後,立即找到了透露訊息的機會。

田中收到情報之後臉色大變,迫不及待的覲見康德。

康德一邊喝著小酒,一邊漫不經心的問道:“是三國聯軍有什麼動靜了嗎?”

田中點了點頭說道:“是的,2億編制龍魂軍進入珠兒海,在雷暴區域出現過,咱們轉運物資的艦隊,預計會在一天後進入雷暴區域。經過查探,龍魂軍設伏就是為了攔截咱們的運輸隊。我們是不是得繞過雷暴區域,從另外一條道路返回扶桑城解除安裝物資?”

康德還沒有來得及說話,旁聽的山本卻粗暴的打斷說:“絕對不行。珠兒港周邊,最近一段時間出現了聯軍的大規模集結,運輸艦隊的戰艦是我們唯一的退路。大戰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發生,保證後路的暢通才是當務之急。”

田中提醒道:“山本將軍,繼續走原來的路線,就會主動進入龍魂軍的伏擊圈。”

山本也爭辯說:“若是繞道走,扶桑忍軍就只能孤軍奮戰了。”

康德聽得不耐煩了,直接拍板說:“這個時候說繞道,純粹是扯淡。告訴艦隊的指揮山下,告訴他前方有龍魂軍埋伏。命令護衛的扶桑艦隊,以最快的速度突圍,爭取按時返回。”

康德的話音剛落,珠兒港外圍卻發生了戰鬥。

田中急道:“大人,三國聯軍早有預謀,珠兒港這邊得提前放棄了。”

康德並沒有順水推舟的拍板,而是問道:“艦隊無法按時返回,你們步謀部有什麼逃生預案嗎?”

田中嘆道:“大人,這回可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了。按照當前預留船隻的極限,必須要放棄九成以上的扶桑忍軍。”

康德聞言,頓時就開始猶豫了。這樣的決定可不好下,手心手背都是肉,放棄九成的因果很大,根本就沒有人可以兼顧各方的利益。然而殘酷的現實,卻是必須要兼顧各方的利益。

山本建議說:“大人,既然大部隊走不了,不如就動員扶桑忍軍血戰到底。大家都不用走了,軍心也就不會動搖了。”

田中怒道:“我怎麼覺得你是卑彌呼那丫頭的奸細,這還慫恿大去戰死沙場,好接收咱們的地盤嗎?”

山本反駁說:“田中,你好歹也是帶兵的人,大戰當前,你卻在安排退路的時候放棄9成大軍。你讓將士們聽了會怎麼想?”

田中辯解道:“山本,你少站著說話不腰疼,形勢如此,我也沒有辦法。”

康德最終還是採納了田中的意見,畢竟軍隊才是立足的本錢。執行山本的建議可以獲得軍人歸心,可是承擔的風險就是全軍覆沒。作為一方主宰,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會選擇拼到山窮水盡的地步。

最新小說: 英雄聯盟之從零開始 西楚霸王:開局進宮假太監 亮劍:不裝了,是我在輔佐李雲龍 我用武功在三國練兵 景泰太子 大唐:開局乞丐,我掀翻了整個盛唐 水滸有天庭 興漢使命 帶著外掛闖三國 重燃1990 明土無疆 我在大唐當秀男 小二逍遙 星際致富日常 天禧盛世 吾乃韓馥之從三國開始 原始人之我是神棍 興風之花雨 我和英雄有約會 大宋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