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聞言,只得讓錢語抓緊時間安排佈置。
耶律氏的分家,並不是傳統意義上類似於裕氏的支脈打造,而是建立與耶律雲掌控的耶律氏毫不相干的新耶律氏。
耶律明打造的耶律氏,並不需要奉耶律云為正統,因為新崛起的耶律氏本身就是正統。只不過兩家在血脈傳承上隸屬於同宗關係,這才有了剪不斷,理還亂的親情關係。
當然了,明析分家之後的兩個耶律氏,可以是純天然的盟友,卻沒有辦法產生利益糾葛。這就可以真正做到親兄弟明算賬了。耶律明的新耶律氏,將不再需要耶律雲的明文承認。
這種平等分家,開創了龍國曆史的新河。
耶律雲問道:“城主,倘若將來龍城耶律氏有變,是不是耶律明的新耶律氏就可以擁有傳承祖祠了?”
劉正回答說:“耶律留守,你這樣說是不對的。如今分家完畢之後,耶律明就可以複製耶律氏的傳承祖祠了。至於原有的祖祠,那是你的產業,除非有不肖子孫變賣,否則就不會發生歸屬權變遷等一系列的問題。”
耶律明接著問道:“城主,若是將來耶律氏有後起之秀成功崛起,希望將兩個耶律氏合而為一,我的新耶律氏,是不是就可以拿到最原始的祖祠傳承了?”
劉正回答說:“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若是你們自己要鬧那麼一場,那就不是家務事,而是世家之間的競爭了。分家之後,兩個耶律氏之間就不存在利益關聯了,之後的所有矛盾衝突,都得按正常的競爭關係處理。”
耶律雲問道:“也就是說兩家發生衝突,其中一方引入外援,也就不會受到所謂的道義指責了?”
劉正回答說:“理確實是這個理!”
耶律雲沉默了。
耶律明也沉默了。
畢竟兩人都想著在將來的某一天,可以兵不血刃地收服對方。然而這樣的公平分家之後,誰都沒有辦法從血脈上壓制對方。實力碰撞遇上引援策略,這就是讓兩家把關起門來處理的家務事,變成了有實力就可以參與的世家博弈戰場。
耶律明問道:“城主,這樣的分家模式有利的地方是什麼,不利的地方又是什麼?”
劉正解釋說:“分家之後,你和耶律雲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你不能用家法約束耶律雲及其追隨者;同樣的道理,耶律雲也不能憑藉著家法就要求你的人做什麼。你們是兩個獨立存在的耶律氏的當家人,有什麼事情幫忙是情分,不幫忙也是本分。這可就沒有家族道義綁架而不得不做什麼事情了。至於不利的方面嘛,兩家抱團取暖的心思會越來越淡,或許今天的兩個耶律氏,在將來的某一天會變成無數個耶律氏。大家見面之後,只敘同宗之誼,不談利益歸屌。”
耶律明聽了劉正的解釋,就明白了這樣的分家模式對新耶律氏的崛起並沒有太大的作用。特別是對於那些想抱老耶律氏大腿的追隨者來說,這樣的結果很有可能導致部分人改弦更張。
只不過這樣分家也是有好處的,至少新耶律氏不用擔心耶律雲以掌控者的名義吃拿卡要。老耶律氏的人也不再對新耶律氏予取予求。
耶律明知道新耶律氏的崛起,就不可能想著吞併老耶律氏,而是得自強不息,推陳出新。於是就主動同意了分家定案。
耶律雲其實是不甘心的。畢竟這樣的分家定案其實是抬舉了耶律明。可是耶律安實在是太小了,未來的不確定性也只能讓耶律雲收回了壓制新耶律氏的心思。
耶律明平調沙城出任城主,新耶律氏搬遷之後,就在沙城設定了族地根基,因而新耶律氏又被命名為沙城耶律氏。
就在耶律雲打造樓蘭耶律氏期間,狼城,馬城和龍城耶律氏的代表紛紛上表,要求參照沙城耶律氏的分家定案,走一輪分家程式。
這回劉正並沒有介入其中,而是把表章內容拓印副本給了耶律雲和耶律明,由耶律氏內部自行決策。
究其原因,還是三家並沒有抗衡耶律雲和耶律明的精英人才。劉正的介入收益不大,麻煩不小。更何況三家代表的舉動,可就是在挖掘世家的根基。
畢竟耶律明的實力足以與耶律雲抗衡,要求分家也符合世家的行事標準。可是三城代表,根本就沒有在實力和地位上出現抗衡的態勢,這樣的分家表章,那就是自負盈虧的冒險。
要知道馬城耶律氏產業結構單一,抗風險能力很弱。若是劉正介入分家,就相當於讓龍國替馬城耶律氏的命運背書。要知道世家的強大,在於內部資源的合理調配。若是耶律雲不照顧馬城耶律氏了,相應的援助份額就得由龍國墊付。這也算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了。
耶律雲和耶律明碰頭之後,一致認為分家不是兒戲。樓蘭耶律氏和沙城耶律氏聯名召開耶律氏聯盟的分家大會。
耶律明說道:“各位想自己當家做主的心情,我個人是可以理解的。只不過分家並不是簡單的事情,關鍵是得養活族人。享受了多少權利,就得盡相應的義務。總不能大家都一廂情願的認為分家之後,樓蘭耶律氏還需要救濟你們吧?”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馬城耶律氏的代表說道:“分家之後,馬城耶律氏將實現自給自足,不用其他城池的族人支援。”
耶律明說道:“希望大家都想清楚了,你們在這裡的每一個決定,都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與無數人的身家性命聯絡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