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準說出了一個殘酷的現實。身份烙印的確永恆。可是身死道消之後,原本的烙印也就沒有多大的約束價值了。
還有就是給予這種身份烙印的主體,若是無法扛住歲月的考驗,也就沒有約束的能力了。
坐在獨立的考試空間之內,劉正望著面前書桌上不知名材質的紙張,上面浮現出了一行字:
何為道?
劉正想起了一生的經歷,直接就取出通元仙槍開始了書寫:
道,也就是路。進一步可引申為規則,或者是秩序,最終迴歸於命運。
人從一開始的懵懂無知,到被動的學習模仿,再到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突破,最後走出一條與自身烙印完全匹配的道路。
蛇有蛇路,鼠有鼠路。每個人的經歷不一樣,所走的道路也就不一樣。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這就意味著道路千萬條,一個人只有兩條腿,在一定的時間裡可以行走的道路只有一條。
有一個成語叫做舉一反三。這與道的殊途同歸緊密結合在一起,就說明了無數規則之間的基本原理都是互通的。
人只要把一條規則鑽研到極致,就可以融會貫通其他的規則。管中窺豹,其實就是考驗人的悟性。
緣之一字,既是選擇,又是命運使然。
在很多時候,因果起源於緣。有緣千里來相會,金風玉露一相逢,因果也就種下了。歡喜冤家的結果,就是無數的羈絆。
大道殊途同歸,又是相生相剋。
按照老子道主的說法,萬物抱陰而負陽。也就是說有黑必有白,有長必有短,有大必有小,有多必有少。
世間的一切,都是相對存在的平衡體。人的身體,其實是無數物質相互牽制最後完成的平衡體。黃金比例造就的身體,就是最完美的平衡體。
有一句話說得好,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可是沒有對比,誰都會失去努力的方向。
缺啥補啥,這是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倘若失去了所謂的標準的話,也就沒有人知道缺什麼東西,自然也就不清楚該如何補充營養了。
滿招損,謙受益。
很多失敗者,就倒在了功成名就之後的懈怠方面。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其實最關鍵的原因,就在於功成名就的人已經進入了全新的層次面對全新的對手,這就是所謂的飛昇。還有一些人長期止步不前,被後來居上的人碾壓和趕超。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弱肉強食的規則,一直以來都沒有變。
道就擺在面前,選擇決定命運。
就像弱冠之年,文與武的選擇就會成就不一樣的人生。文以智慧引導蒼生,武以勇力保家衛國。
文武進入各自的領域之後,就會根據實力匹配相應的陣營。
一個人能走多遠,其實就得看陣營的好壞。
能力只是敲門磚,進了門之後就不再把個人能力當成唯一了,而是需要綜合實力。
就拿文臣來說,在亂世的時候,大多都得依附武將才能生存。然而到了太平盛世,規則的影響力徹底的擠壓了武力的生存空間。文臣對規則的領悟與操縱具備天然的優勢,就可以把武將當成棋子擺弄。
武將一旦屈從於規則,就會被人從根本上閹割掉血性和勇氣。恐懼是奮鬥者的大敵,顧慮是武將的致命軟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