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丟擲了俠帝爭霸的信任課題,著實令主辦方頭痛。
然而單木不成林,人多力量大。這就意味著合作才是唯一的出路。如何在勾心鬥角的狀態下完成合作並實現預期目標,就是所有參加俠帝爭霸的人必須要研究透徹的關鍵問題。
昌武閣東區的小插曲,並沒有影響俠帝爭霸的總體程序。
俠帝盟的副盟主浩天俠聖作為俠帝爭霸的主裁判,直接選擇了軍功奪魁的競賽模式。
萬名俠帝,分屬七國,齊楚秦燕趙魏韓。
秦耕戰,魏風流,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楚人問鼎,齊人善市,韓人運籌帷幄之間,決勝千里之外。
俠帝爭霸副本搭建成功,接下來的就是抓鬮選擇國度。
萬名俠帝,楚三千,魏兩千,燕趙兩家分三千,齊八百,韓四百,西面秦國亦八百。
劉正從主辦方的箱子裡取出一粒黑球,上面印著白色的“秦”字。
“昌武俠帝劉正,入秦!”浩天俠聖面無表情的宣佈。
劉正入秦,副本提供了三名初始武將追隨。
在數十名可供挑選的武將中,劉正選擇了商君,白起和李斯。
由於劉正入得弱秦,自動獲得了選擇爭霸階段的許可權。他靈機一動,直接選擇了東西兩帝的那個階段。
劉正在昌武閣東區演武場的表現,成了進入俠帝爭霸副本重要的加分項,獲得了釋出求賢令的特殊許可權。
要知道求賢令的釋出者必須要為秦君。劉正幸運的獲得了西帝的稱號。擁有秦國帝號的他,獲得了任命官員的許可權。一步快,步步快的他,很快就讓商君主政,李斯謀略,白起進駐東南武關,秦帝劉正主動前往函谷關。
李斯坐鎮咸陽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釋出求賢令,重耕戰,獎勵商旅。
求賢令張榜之後,分入秦國的八百俠帝主動進入了王城咸陽應徵。另外,楚魏兩地不得志的兩百餘俠帝,也西入函谷關。
劉正將一千俠帝編入大秦鐵騎並親自擔任營長。
與此同時,東帝田常妄自尊大,北面尋釁燕國,西面兩虐魏國,南面與楚國徐州大戰。
燕王姬元效仿西帝求賢令,得仁帥樂毅,打算合六國之力進攻齊國。
合縱戰略既定,燕國使節帶著既定的條件奔赴各方。樂毅親自進入函谷關遊說劉正,確保秦國不會在關鍵時刻扯後腿。
“樂將軍,合縱攻齊,秦國在原則上並沒有異議。只不過秦齊之間有強魏,即便是功成也不得寸土。你打算如何讓秦國參與呢?”劉正問道。
“西帝不必擔心利益分配問題,我已經跟其他五國議定,秦國可以優先挑選俘虜中的人才,名額不能超過一百人。”樂毅說道。
“兩百個名額,這是我的底線。若是不成,你們就自己玩去吧!”劉正說道。
“既然西帝把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我也不能過於小氣。燕國願意拿出部分預期利益安撫其他國家,想必西帝你也會表示一下的。”樂毅說道。
“大秦鐵騎參加會盟,這樣的誠意夠了嗎?”劉正問道。
“多謝西帝!”樂毅說道。
樂毅親自負責起草盟約,然後用印,歸檔。
盟約既成,六國合縱攻齊定於一個月之後。
大秦鐵騎借道強魏,英姿颯爽的模樣成了風流才子最羨慕的地方。
短短十幾天的時間,又有一百多俠帝西行。
魏國上將軍吳起見狀,只得效仿劉正把魏國的兩千俠帝組織起來,統一編練成了魏武卒。
兩千俠帝成軍,魏國瞬間崛起,成了七國最強。
只不過魏國東接齊國定陶,西接秦國函谷關,南與韓國有舊怨,北與趙國恨難消。
魏武卒分出800人分鎮四方,剩下的1200人則編成了中軍參與合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