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陰侯韓信的死,就是修道世界與紅塵世界博弈的結果。
到最後,太史令司馬遷以青史留名的辦法,解決了修道者的名望之心。
功成身退,就是修道者最終的命運。
然而修道者追求的是長生,可不是所謂的名望。紅塵世界的帝王,也是天河的看守者。有些人近距離的感覺到了仙氣的誘惑,總想著進入仙界。
劉正聽了姜尚的話,於是就問道:“老神仙,帝辛當年的那些行為,真的是無道之舉嗎?”
“有一種說法叫財不外露。帝辛吃什麼,只要關起門來不為外人所知,那就不會有問題。要知道修道世界也是以普通人居多,食不果腹的人也佔了很大的比例。要是貴族階層的生活狀況洩漏,那就是實打實的窮奢極欲了。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道理,想必大家都懂。普通人在餓肚子的時候,根本就不會考慮貴族階層的立場。”姜尚解釋說。
劉正似乎有些理解姜尚的說法,卻又沒有完全吃透。
只不過劉正卻想到了一件事情,當年在討伐黃巾起義的時候,他的飯食都是嚴格按照標準配置的。
即便是他數次想要與所有的將士吃同樣的食物,也被賈詡勸得打消了念頭。
賈詡的理由很簡單,劉正的飲食標準,直接反映了整個勢力的財務狀況。
倘若劉正吃糠咽菜,那就意味著財務狀況不佳,這不僅會影響與其他勢力的合作,還會打擊追隨者的信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別人主動追隨,就是為了改善生活。倘若劉正不能展示出足夠的經濟實力,就會導致周圍的虎狼群起而攻之。
姜尚其實並不反對貴族階層吃得好一點,卻對炫富的行為深惡痛絕。畢竟紅塵世界以窮苦人佔了絕大多數,掌握了話語權就開始炫耀,簡直就是得意忘形。
關起門悄悄的吃,不要讓外人知道。否則就會引起別人心理失衡,從而引發不可知的後果。
姜尚坦言,帝辛的問題不是吃的問題,而是洩密的問道。紅塵世界的人由於能力不同,吃的東西也會五花八門。
吃了也就吃了,再炫耀就是主動拉仇恨。
修道者超然物外,其實就是深知人言可畏的道理。
從古至今,那些倒在洩密問題上的人數不勝數。所以說吃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保密。
有競爭就會有差距,洩密的後果就是大部分的人心理不平衡。沒有誰一直可以讓普通人心悅誠服,特別是再探知一些貴族階層不為人知的生活瑣事之後,肯定會覺得心理不爽。
姜尚沒有繼續說什麼,畢竟衣食住行永無止境,若是不懂得藏拙的話,就會被別人抓住把柄。
用衣食住行做文章,基本上所有的人都逃不掉。不管你過得怎麼樣,總有人過得更差。有了對比就會有傷害,即便是無心之過,也沒有辦法抹除損失。既然已經傷害了別人,就沒有全身而退的可能。
姜尚很同情帝辛,可是在直面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普通人的時候,心中也不可避免的產生怨念。
這無關乎個人情感,只是與個人的立場息息相關。
帝辛設宴的規格,是與華夏的地位與尊嚴直接掛鉤的。倘若弄得寒酸了,就會讓赴宴的人心存芥蒂,甚至是離心離德。
然而在普通人眼裡,民以食為天,至於其他附加的東西,人家也不懂,更不會換位思考的理解。
劉正終於理解了保密的重要性,千萬不要高估了人性,也不要低估了人言可畏。
姜尚依舊沒有說話,只是盯著乾涸的酒池。
喜歡興漢使命請大家收藏:()興漢使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