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可是學聰明瞭,藉助散兵遊勇的掩護殺敵。這就給敵方造成了一種錯覺,戰鬥小組之間的互毆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
經過一番實戰,劉正總算是學會了一招。其實戰爭存在的意義,是在破壞敵方內部信任與平衡之後,再來一手扶弱鋤強。
待到對方重新恢復和平的時候,就已經失去了自保的力量,從而不得不依附。即便是不願意臣服,至少會失去繼續對抗的勇氣。
劉正漸漸地掌握了戰鬥的主動權。特別是越來越多的戰鬥小組崩潰之後,那些閒散的敗兵為了活命,就只能選擇依附。
也有人選擇了中立,只不過面對自己人的屠刀,根本就沒有自保之力。
中立的人,唯一的生存之道就是左右逢源。然而想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要在達成牽制與平衡的過程中擁有自保的力量。
火中取栗也好,左右逢源也罷,都得先擁有生存的能力。
然而在戰場上,劉正不會故意針對敵方中立人員,卻也不會主動照顧。
敵方可就不一樣了,他們會優先爭取中立人員,努力失敗之後,為了避免後院起火,就只能消滅那些不聽話的人了。
順者昌,逆者亡。
這手段雖然說殘忍,但是卻一成了支撐慈不掌兵的重要信念。在決戰之前盡一切可能的清除不穩定因素,就是統帥的必修課。
很多統帥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他們對待自己人的時候,同樣會做到冷血無情。
劉正不斷地揀軟柿子捏,還從田忌賽馬中悟出了一個道理。用劣馬對良馬,這其實是符合用兵之道的。
然而所有的人都沒有想過,劣馬對陣良馬,肯定會必敗無疑。這要是代入戰場,這匹劣馬就是棄子。
大家都是爹生娘養的,卻被自己的主將當成了棄子,這在感情上會讓無數人有一種本能的抗拒。
愛兵如子的將領,會讓上位者忌憚。同樣的道理,為了勝利而把戰友當成棄子,更是會讓大家離心離德。
在此刻的戰鬥中,那些崩潰了的戰鬥小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成了棄子。
棄子的出現,直接破壞了敵軍內部的信任體系,從而人為的製造了信任危機。
從一開始的不相信援兵,到後面就發展成了坑戰友。
死道友不死貧道,促使大家都把保全自己擺在了第一位。
然而自保之道的無序蔓延,就會導致各部之間的互相幫助變得格外的微妙。
特別是借刀殺人的出現,更是讓很多人學會了“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做事態度。畢竟帶兵的人,身後可是跟著無數的家庭。倘若無端中了圈套,估計連說理的地方都找不到。
即便是討回了公道,已經犧牲的人也沒有辦法復活。
劉正手中的梨花槍越來越快,當萬軍減員大部之後,戰鬥很快就成一面倒了。
即便是那些維持完整的戰鬥小組,也不敢輕易的招惹劉正。
最多就是想方設法地禍水東引,至於其他人會有什麼樣的遭遇,那就只能看命了。
劉正已經打出了氣勢,特別是對手計程車氣清零之後,完成變成了待宰的羔羊。再加上各懷鬼胎,都想著讓別人送死,然後坐收漁利。即便是不能獲利,也可以確保自身的安全。
怪不得兵敗如山倒,原來就是戰鬥失利之後,大家都希望死的人不是自己。畢竟一個人代表了一個家庭,真要是交給別人,肯定是沒有辦法放心的。
劉正抓住了這一點,於是就驅使亂兵衝擊敵方最後的營地。
戰場之上,殺人誅心的效果會無限放大。再加上有人想要冷靜也找不到合適的機會,就只能退而求其次的自保再說。至於無辜犧牲的那些人,就只能表示遺憾了。
劉正終於戰勝了所有的敵人,他看到了神聖龍門。龍門境一億步,天降祥瑞,地湧金蓮。
似乎一切都該水到渠成了,劉正也到了順理成章突破的地步。
然而劉正似乎聽到了一個聲音,尋門境迷霧區,其實還可以走得更遠。
只不過神聖龍門的後面到底是什麼?
劉正並沒有任何的資訊,哪怕是隻言片語的傳說,也沒有提起過比神聖龍門還要厲害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