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望著華昌的調查報告,再結合王衝的證據,對於潘雲的認識又多了一些。
從整個事件看,潘雲的行為並沒有異常的地方。最多也就是藉助了趙雨立功心切,從而在保障不足的情況下建議全師搞極限訓練。
劉正清楚來龍去脈之後,決定由華昌主持治疫工作。
至於如何處置該師,劉正決定從嚴,從重,從快處理。
至於具體的處置辦法,劉正也有了腹稿。雁門師番號取消,全體將士編入預備役。團級以上將領集結待命,等待新的安排。
回到雁門關大營之後,劉正召集李牧等高階將領開會。討論雁門師的問題以及相關責任將領的處置問題。
“陛下,趙雨師長可是親衛統領。雁門師撤銷番號,已經有了卸磨殺驢的苗頭。若是軍法處置該師的團結以上將領,很有可能導致軍心震盪。還有就是潘雲是宋軍降將,制定的訓練計劃是以親衛營的訓練大綱為藍本。也就是說,軍中發生疫病,不能怪在潘雲頭上。”李牧說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劉正決定堅持自己的意見,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李牧也沒有辦法讓劉正改變主意,於是就提出了一個折衷的計劃。
潘風的投降,使得宋軍成建制的加入漢軍。
要知道漢軍和宋軍的軍隊體系,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系統。
雁門師發生的問題,足以引起軍中高層的重視。
想要消化潘風的宋軍,徹底的納入漢軍體系,就需要開辦軍官學院,由漢軍將領帶領降將上課。
趙雨卸任雁門師的師長職務,到軍官學院任副校長,至於校長一職,由劉正擔任。
以潘云為首的數百名降將,就是軍官學院的第一批學員。
趙雨和潘雲的行政級別予以保留,軍中職務一擼到底。
雁門師的事情,讓劉正在任用降將方面顯得更為謹慎了。
為了避免降將患得患失,軍官學院的師資力量獲得了超強配置。
以李牧為首的高階將領,都會在軍官學院擔任教官。
趙雨痛定思痛,向劉正提出了軍官學院的招生計劃。
積功晉升,那些升職的將領是否具備相應的素質,對一支軍隊來說猶為關鍵。
特別是趙雨自己,有了做師長的功勞,卻沒有匹配相應的能力。
雁門師的撤銷番號,對漢軍來說都是重大的打擊。
趙雨被自己的參謀長牽著鼻子走,這件事情讓漢軍上下都耿耿於懷。藉助軍官學院的東風,有功將領參加進修,就是提升業務素質的唯一手段了。
總不能有功將領走上了新崗位,卻由於業務不熟而變成了提線木偶。
不僅會讓新附的人小覷漢軍的人才,還會造成軍隊內部的不正常競爭。
普通將領不需要學習權謀,師以上將領再做愣頭青就會害人害己。
劉正也知道,每次大戰,都是將領升職的高峰期。可是那些獲得新職務的人,真的可以勝任嗎?
漢軍的體系很龐大,的確經得起折騰。可是那些不幸的部隊,所遭遇的損失就只能由普通戰士買單了。
一將無能,害死三軍。
漢軍需要加強培訓,儘量減少有功將領的試錯成本。
喜歡興漢使命請大家收藏:()興漢使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